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2014-03-02 10:11:45)
标签:

情感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农历正月匆匆走过了,又是一年的二月二。不曾想朋友给送来一包陕西铺成的炒面豆,恍惚间觉得在初春的伴随下,马年龙抬头的日子近了。

农历二月二,传统的节日,民间有许许多多的讲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好多流传甚狂的民间习俗被岁月的年轮淹没了。

像什么正月里是不理发的。有种不准确的传说,要是正月里剃头的话,那样会死舅的。因此人们还是遵从这一讲究,轻易是不敢在正月里剃头的。正月里是不准吃开水泡馍的,要不然会遭雷劈的等等传说讲究。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记忆已经模糊了,但埋藏在心里的依然还保存着农历二月二理发、吃豆豆的习俗。这一天虽算不上什么重要的节日,可依就在民间流传着。讲究一些的地方,正月的头发长得再长也是不能剃头的,只有到了龙抬头的这天开始,也算是图个吉祥的缘故,才肯去剃头理发。

二月二吃豆豆也是最为记忆犹新的习俗了。那年月家家户户的包谷多一些,至于大米很少见到,没有谁家舍得拿大米蹦米花,吃饭都是问题,怎么也舍不得蹦米花。

    我小的时候,有一年二月二这天,也算是过完年的又一习俗,最有趣的事儿就是要炒豆豆吃。头一天晚上就盘算着第二天赶早起来让母亲给炒苞谷花,由于乍暖还寒,天亮得不是很早,那年月也没有电灯,只好点着煤油灯在昏暗的光线下生活着。那天母亲早早就已起床,母亲先捅开煤炉,喊醒我们赶快起床,到门外搓上一点沙子回来炒包谷豆用。可能没有提前把沙子弄干,不知咋地炒了一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锅包谷豆都是哑巴,没有几颗炸开花的,急的母亲不知如何是好。母亲一看时间不早了,当机立断决定,干脆再炒上一锅试试。也许是沙子烤热了,煤炉火也旺了,不大的功夫,这一锅包谷豆噼里啪啦地炸开了花,看着包谷花不时在锅里炸响,母亲和我的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因为,早上到学校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同学们都会拿出各式各样的豆豆进行炫耀攀比和相互间换着吃。幸亏母亲计谋一筹炒了第二锅,要不然只能拿着哑巴豆去学校,那多没面子的事儿。该上学的时间到了,背上书包,趁着余温将苞谷花装进衣服口袋,蹦蹦跳跳地出门上学去了,甜甜的苞谷花让那一年的二月二极为的开心,要不然真没法和同学们换着吃了,更觉得没面子了。

几十年过去了,二月二虽然不在吃包谷花了,但小时候母亲给炒包谷花所散发出的清香味道,依然在舌尖上回荡回荡。那一年的二月二,是母亲给自己撑足了面子,是母亲让那一年的二月二更加的难以忘怀!

Changwunian

2014-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