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迎来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具有两层涵义,(1)老天爷投放的降水总量开始增多;(2)雨雪合资公司之中,雨的股份逐步提高。
但由雪到雨的模式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很多地区而言,通常情况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终雪一般是在清明前后。不过,2013年滞后的终雪大大背离了气候平均状况。例如2013年4月19日(4月20日是谷雨节气,即雅安地震那一天),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春雪飞扬,部分地区的最迟终雪纪录被刷新。
今年,恰恰从雨水节气这一天开始,全国的雨水将迅速消减,元宵节之后的一轮大规模雨雪戛然而止,在本周剩余的时段内,将再度呈现雨雪稀少的状态。本周内,雨雪骤减,雾霾渐增。下一轮大面积的雨雪,预计要在下周一(2月24日)拉开帷幕。显然,天气暂时还难以应合“雨水”这一称谓。
就很多地区的农事而言,雨水宜雨。农谚说:“雨水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多吃面”,“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雨水之后,农事逐渐繁忙起来:“过了雨水天,农事接连牵”,“雨水一过冰雪消,修渠抽水把麦浇”。
先人也常把雨水与惊蛰的气温对应起来观察,发现它们之间时常是反向相关的,故有“冷雨水、暖惊蛰”和“暖雨水、冷惊蛰”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