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
(2013-11-24 17:17:21)
标签:
情感休闲杂谈 |
同事回乡下农村,回来给带了一个大花馍,特别好看。
放在茶几上仔细端详许久,很耐人寻味。这个馍很大,至少有一斤多重。馍得花型也很特别,色彩也很鲜艳,但这种浓烈的色彩给人一种“家气”的感觉。怪不得同事说,这种馍在农村平常也不多见,只有农村过事才会见到。
我不知道这馍有什么讲究没有。单看这馍,就让人垂涎欲滴。再看这造型,更是爱不释手。馍是又大又白又圆,也许揉馍的功夫大了,表皮很光滑,馍的下部最外圈有六朵红色梅花,排列得很规则,很有序。再向上看,两条色彩绚烂的龙凤呈祥图案尽收眼底,这条彩龙昂首抬头,器宇轩昂,舞动的身姿盘旋而上;这条彩风回头翘望,展翅飞翔,秀丽的凤尾飘飘欲仙。正中间的一颗紫色嬉珠点缀的恰到好处,左右两侧各有一朵硕大的变色玫瑰更是吸引人的眼球,黄色的花蕊,大红的花心,桃红的花瓣,光鲜的绿叶为馍增色不少。这就是花馍,一个让城里人稀奇、稀罕、长见识的馍。
农村过事,一弄就是几天,乡里乡亲都得过来帮忙,送礼是必不可少的事。特别是近亲,送礼是又讲究,又排场。花馍就是最排场的礼品之一了,别小看这馍,可费神了,首先得将面发好,还要把面揉到光滑,而且面一定要活的硬一些,便于好做花馍。这时,几个媳妇们围拢在一起,忙得不可开交,开始想着法儿做造型,捏个小兔、挽个老虎、做个花,都不在话下,可以说想做什么都能做出来。这边做型的做型,那边上色的上色;屋里将花馍准备停当,屋外灶台火旺水开,上笼大蒸约个把小时就下笼了,花馍也算成了。翌日将花馍放在挎蓝里,搭上一条白毛巾,就可走亲戚用上了。仔细想想,农村的媳妇们也相当的不简单,单凭这手艺,也能算得上能人了
这就是花馍!也许正是这花馍,拉近了农家人的亲情友情;也许正是这花馍,是他们更加珍惜这种民俗风情;也许正是这花馍,使我们看到农家人过事的热闹景象;也许正是这花馍,使我们看到了农家人淳朴善良的灵感;也许正是这花馍,使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是否该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是否该申请中国文化遗产名录?是否该走出国门,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国,了解西部文化?
忽然间,我悟出一个道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将这大大的花馍传承下去!一年,两年,十年,百年,大大的花馍不仅没有失传,而且更加发扬光大,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了。
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