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历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标签:
转载 |
历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文化中所蕴藏的无穷智慧与力量,是人们参悟人生、把握当下的“教科书”,更是年轻一代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营养剂”。
翻开《南渡北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书页间跳跃出来: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在战火连天的时代里,他们拖着沉重的书籍南渡西迁,奋力保护祖国文化。有人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有人说“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有人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啊书生,天下之大,想有个安放书桌的地方不易,于是有了“弃笔从戎”,于是有了“
《南渡北归》是作者岳南描绘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乱年代坚守信仰、坚持教育的史诗巨著。书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坚韧与执着、理想与现实、悲欢离合。此书分为《南渡》《北
书中特别提到了郑天挺在北平沦陷期间坚守岗位,保护学校资产的故事;赵忠尧冒着生命危险取回放射性镭的事件;以及梁启超在手术中因医生失误失去一个肾后,依然坚持维护西医的事迹;李政道、杨振宁、叶企孙等数学、物理、化学专家们共赴美国求知,为未来中国原子弹的发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象牙塔里的大师们一路南下,一路传道授业,一路参与科学研究,一直秉承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一直在各自所长的领域里不断精进、开疆拓土。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印记,即使是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品格操守,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为学风范,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典范和象征。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亦文亦武的辛弃疾的苦恼,在南渡-北归-离别的大师们心中多多少少会有;觅渡觅渡,渡在何处?这也是一代知识分子苦苦寻觅的精神家园。他们的故事激励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文化工作者,不仅要担负起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更要有培养民族精神的使命。总之,《南渡北归》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籍,我强烈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江河不废,万古长流。历史的刀锋,劈开了纷乱的流云。一个时代,渐行渐远,一代大师的风骨依然历久弥新,铮铮者骨,浩浩者气,荡荡者魂。历史的天空,或晴空万里,或乌云密布,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唯有痴心不改,山河依旧。
每一次倾听历史,总能获得前行的动力。以历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百年征程的史诗已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新时代的篇章正等待我们去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