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魅力》带您领悟教学的魅力

标签:
教育 |
分类: 习妃 |
这个学期,我从数学工作室借阅了费岭峰老师的《课堂的魅力》一书,拿到手里,颇具吸引力,便细细品读。费岭峰老师讲述了自己从一个一线草根教师逐渐成为名师,再成为教研员的变升之路,每一个阶段不同的情境,费老师都想办法探讨摸索出不同的适应自己的发展之路,二三十年的变迁之路无不透露出“踏实”二字。
费老师首先明确论述了“活动”之于课堂的价值,然后对“数学活动”的内涵、“数学活动”的设计要点及“数学活动”的类型等一一作了详尽的阐述。每一个板块的阐述都结合了他自己这么多年课改的实践案例,分析的非常到位,对我们很受用。
主体探究阶段的活动设计要点,费老师将它分为三个环节:个体有思、群体互动和个体有获。
其中,个体有思是基础环节,要给学习者创造尝试、思考的机会,也是主体深入探究的关键。群体互动是核心环节,群体互动并不是一种“乱”动,而是一个有目的、有层次的数学学习过程。
费老师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吨的认识》,他设计了一次让学生“拎纯净水”、“背同学”等亲身体验的活动,既有趣又能真实经历、切实感悟的数学活动,随后组织学生围绕“一吨到底有重”进行交流,最后形成的几种相对有代表性的结论,正是有了互动交流,使更多的同学沟通了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吨”与“生活物品”
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经验,这就是他们的所得。
最后,费老师强调好的数学教育不可能仅仅停留于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其对一门学科学习的开始,更大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学习者日常的生活之中,因此,巩固提升阶段的数学活动,不但要关注学生本节课的收获,而且还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延伸到课外去。有时候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进行的数学活动,以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奋度,使其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设计一个请同学们课后“计算自己家住房面积”的作业。
育人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不断地摸索、求证,不断地更新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目前,对于我来说,急需加强理论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