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审题能力

(2017-12-26 10:54:18)


原创 2017-11-01 三年级组 周媛 分宜一小数学工作室


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审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考试成绩。在一次检测中,我统计过一个班的试卷,因审题不清导致的错误占总出错题的四分之一。

二、主讲人发言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经常会走进一页自己都不知道的误区: 

1)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常常会选择一些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在这两个片段中,教师把学生的机会剥夺了,教师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失去了巩固练习的机会,成了一个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把情景的分析和解题过程包办了,成了一个孤独者;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成了清闲者。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等待教师的答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等待着教师划定“背”的范围。 

2)教学反馈。练习的作用除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外,还有一个功能是反馈信息,即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包办练习的结果,使这一功能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获取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也无法实施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只能按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3)培养审题能力。我们常说,学生的审题能力很差,题目看得不仔细,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教师把责任推给学生。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反馈信息外,也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也隐藏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清楚,学生没学会,显然是学生能力不行。好象自己很委屈,其实真正的委屈者是学生。 

(4)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 

如何具体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一边手点过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1)、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2)、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3)、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4)、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5)、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6)、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比如有一道数学题画了12个圆,要学生从左数给第十个圆涂上颜色,又让学生从左数给前面的10个圈起来。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清“左”和“右”,还要分清“10个”和“第10个”。  关于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审题方面的经验。关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二对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表达的兴趣,这点很重要。三对表达得清楚明白的学生,要给与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怎样进行表达的榜样。  

 

                                              

三、组员发言

陈瑛:课堂中,以同一组信息创设不同的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课外需要必需的巩固练习,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有效的记忆。

 

李建波:课堂讲解语言清晰得当并尽可能使语言陈述的完整,板书书写的示范性和规范性。

 

黄晋梅:在多样的信息情况下,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黄云跟: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关注信息与问题的联系,能适当的渗透数学的基本数量关系,寻找合理的解题切入点。

 

曾青珠:课堂中,尽量做到严谨地提问,使语言的表述更精准更书面化,严禁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突发奇想性;尤其面对学生在课堂中随着问题的展开,所形成的新的生成(或正确或错误),教师更需要及时把握,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点,展开合理的质问或同伴间的讨论,使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能更深入更到位。

 

钟玉梅:要讲求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多样、灵活、丰富、亲切的,有声或无声的评价,使学生如沐春风,最大程度地调节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刘琛:在教学中摸索小学数学审题“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用笔指题读,做到不添字、不丢字,读过的字要在下面点一个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第二步:默读题目,如果是解决问题的题目,用横线标出数字信息,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对理清题目中出现的数量关系。如果是做题要求,读完后要求在脑海中形成对题目要求的初步印象。

第三步:再读题目,用三角符号标出重点词语。这样对题目的一些细节要求就不会错过,会很好的杜绝粗心、看不清题目的问题。

 

钟美花:有些数学题数量关系复杂,甚至有干扰信息,不明确信息等,遇到这类复杂问题,孩子很难找出题目主干,找不到题目突破口。更多时候是孩子见到复杂的题目怕了,轻言放弃。同时,缺乏解题方法,画图、列举、假设等这些数学中常用的方法接触不多(画图是现在的学生最适用的解题方法),没有用的习惯与意识。另外,还因孩子做题时没建立良好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去想一想解决这道题就要找到什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严菁: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解题思路的再现,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养成做题时先理清数量关系,理解题目意思的习惯。除了课堂上,家长也可以帮孩子学一些数学解题方法,如画线段图,画形象图代表题中的数量的方法(从已知条件到问题)。得出结论后,可让孩子再用检查的方法逆向回推(从答案到已知条件),不断鼓励孩子用这些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