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

(2015-04-29 16:44:49)
标签:

教育

分类: 文言文阅读

1、《论语十则》复习资料     姓名:           学号:

疏通文意:

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曾子曰:“吾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

子曰:“温故(             )而知新(           ),可以(          )为(    )师矣。”

子曰:“学而(       )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         )女(        )知之(              )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子曰:“见贤(                )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      )其善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                 )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           )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

子曰:“其(         )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     )人。”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三(     曾参(     )(    )罔(      (     毅(     )后(     

诲女(     )不亦    )乎           

二、总结归纳

1、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知    知之为知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之    知之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词类或用

学而习之(                  );温而知新(                )(            

  思齐焉(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2)是知也(是,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死而后已(已,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4)三人行(三,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折关系的有________,③表并列关系的有________。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 任重而道远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4、特殊句式:

0、仁以为己任:是(           )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    )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           

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            );(            );(            );

(             );(                          )(                        

请选择其中的三个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文中6、7两则表述意思一致,可用____________这一成语来概括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填空:《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字           ,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_________家,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      》《      》《      》合称“四书”,

五、用课本原句填空

                                   

                                          学习态度(选三句)

                                   

                                   

                                          学习方法(选三句)  

                                   

                                          个人修养  (写两句)

                                    

六、理解性背默(用原句)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阐述“学”与“思”之间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1.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12.最早由儒家提出的待人处世之道是:

七、深度解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体验,请你谈一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的理解。

 

 

 

 

 

 

3、在本文流露的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说说你的理由。

 

 

 

4、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

 

八、课文解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肯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讲解〕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译文: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九、课堂练兵: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善者而不善者而改。”中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3.迁移过关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而不愠(    )②温故而新(    )③诲女之乎(    )④之为之(    )(    )⑤是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二、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 乎  愠(yùn )  三省(xǐng)传(chuán )不习乎  曾(zēng )子   罔(wǎng)  殆( dài ) 诲(huì)女( rǔ )知之乎  是知(zhì)也自省(xǐng )  弘(hóng)毅( yì )  凋(diāo)   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死而后已(yǐ )  焉(yān)哉( zāi )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五、区分内容: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名句默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一)1.C  2.A(二)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提示】“点将过关”(一)第1题:两个“其”均作“他们”解释,两个“之”中第一个指代优点,第二个指代缺点。“点将过关”(一)第2题:古汉语中的“三”往往不是实指,而是泛指多数,“三人”应译为“几个人”。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而不愠(    )②温故而新(    )③诲女之乎(    )④之为之(    )(    )⑤是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