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 桃妖不是妖 这次暑假,邓超带着他第三部自导自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强势归来,看完感慨颇深。它是献给80后父母的一份共勉书,90年北京亚运会,97年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98年抗洪.....再加上《快乐老家》《当年情》《亚洲雄风》等金曲,这些都是伴随一代人长大的成长印记。同时也是向父亲致敬、送给孩子的一份真挚信件。这里面除了有父子温情、也有对当下教育的一些讨论。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让所有家长看看。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因为个人原因,错过了儿子马飞七年的少年时光,当他再次出现时,马飞已经成了一个问题少年,学习成绩垫底,甚至要被退学。在这时,马皓文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方式为儿子补课,想要让马飞在学期末考试中,成绩达到全年级前十。 看完电影,我首先想到的是鼓励这个词。马皓文一直在鼓励马飞。当学校,甚至马飞的母亲都对他失去信心说他缺根弦时,他鼓励马飞,甚至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与教导主任打赌;当第一次考试失利时,他还是鼓励,认为有进步就是好样的;当马飞认为自己很笨时,他还是鼓励他,说他是世上最聪明的孩子!相比考卷成绩,他更注重对孩子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遇到人生难题,它不会自动蹦出ABCD四个选项,也不会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他更希望会有EFGK的选项,引申出XYZ的想象和多种可能性。正是因为父亲的鼓励,马飞慢慢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成绩慢慢进步! 在电影里,马皓文曾经对马飞发过一次火。因为自己的事情,马皓文被弄得焦头烂额,窝了一肚子的火,于是他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其实,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家长的影子,总会因为自己工作上的原因,把孩子当做出气筒。当然马皓文要比其他家长强得多,他在事后向儿子道了歉!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马皓文的鼓励,那马飞最后还能考到全年级第68吗?还有以后的航天英雄马飞吗? 我们传统文化中,《弟子规》《三字经》都是教育孩子的经典,但好像并没有任何人任何书籍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好父母?所以,电影里除了马皓文之外,其他家长都不合格,教导主任作为家长,倡导“棍棒教育”,并且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马飞的母亲,只提供物质条件,她对孩子也是极尽嘲讽,所以电影里的两个孩子,马飞破罐破摔,教导主任的孩子,精神失常。这个时候,鼓励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银河补习班》之所以能够引发网友热议,除了邓超的超高人气外,电影中所要表达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家长应该怎么与孩子相处,这是一门学问,有些家长总觉得只要给孩子生活保障以及受教育权利,这就已经足够了。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这样教育孩子,“我供你吃供你喝,你还要怎样?”电影里妈妈这个角色就是这样,她每天忙于工作,把孩子扔到了寄宿制,她也是这样说的:“我每天忙的累死累活的都是为了谁,不就是为了你吗?”物质条件固然需要,但陪伴同样不可或缺。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一部有诚意的作品,也是一部拍给所有家长看的电影,希望大家看完以后能有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