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狗十三》终于有人替我们喊出青春里真正的疼痛

(2018-12-13 18:39:27)

文/桃妖不是妖

青春电影那么多,可只有《狗十三》真正触动了成长的酸涩。之于那些情窦初开的靡靡之音,《狗十三》卸下唯美柔光,用最真实的镜头去撩拨青春里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以至于许多年后,当记忆的闸门随着电影慢慢打开,那些如洪流般的倾泄而出的失落、苦涩与寂寞,依然令人无法释怀。中国式的教育,有着太多“大家长制”的痕迹。青春期的叛逆,大多都混合着棍棒和巴掌的硝烟味儿,一面是父母们小心翼翼的试探,一面却是矛盾爆发时披头盖面的责骂。爸妈都说,打你骂你,还不都是为你好?他们在等孩子说那句,“谢谢你”。此去经年,他们总会等到的;可孩子也在始终等待父母那句“对不起”,却成了永远等不到的遗憾,这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隔着五年的时光,《狗十三》却始终带着历久弥新的质感。张雪迎饰演女主角李玩,当时还是个高中生。16岁的年纪,演十六岁的故事,花季少女那种青春里的稚气,透着由内而外的青涩。小姑娘不是在演戏,她是真实的演自己,涉世未深的稚气,眼神中怯弱的懵懂,无辜又焦急的等待,受伤后再也无力反抗的妥协,小表情自然而干净,敏感又脆弱。看着看着,就会让很多人恍惚之间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其实,电影《狗十三》的故事很平和,情绪也一直有所克制。但很多人却莫名其妙的流着泪,被感动,被刺痛。我是在看到几近尾声的时候,再也绷不住泪目。当时那个情节,锥心的痛。李玩和表姐堂堂走在路上,她清晰的感觉到那条擦肩而过的小狗就是爱因斯坦,可是两个人追过去,堂堂大声的质问,她却不敢相认。表姐问她,你知道那就是爱因斯坦,对不对?她自己呢喃着说,好怕它认出我。幸好它忘了。

成人的世界何其残酷!李玩当时一定在想,我还有什么资格与它相认。幸好,彼此相忘,从此江湖不再见!那个曾经在半夜疯狂的奔跑,一声声“汪汪”的唤着爱因斯坦的姑娘,在成长的路上,丢了自己。

所谓的成长,大概就是一层一层的剥洋葱,让人学会成人世界的虚伪。可是,压倒李玩那份最后的倔强,却是“横空出世”的弟弟。过生日的画面,温馨平淡,却极具象征的意味~很显然,所有人都瞒着她,包括最爱她的爷爷和奶奶。全世界的背叛,在揭开真相的时候,李玩却没有了反抗的勇气,就那么站在一圈人的外围,带着笑容。因为她知道,她再也不是那个世界的中心了。

花季少女李玩,两只性格迥异的小狗(它们都叫“爱因斯坦”),在我看来,他们共同构成了《狗十三》的隐喻主题。家庭与成长,温顺的渴望与张牙舞爪的反抗,撕裂的疼痛,在影片中有着强烈的对照。李玩和爸爸之间故作冷漠,其实内心无比渴望自己被爱被关注。可是,成人世界的谎言,又如何给得起纯粹的爱呢?

谁也不懂李玩。所以,她孤独、她寂寞,她一个人熬着。或许,表姐堂堂才是李玩最亲近的陪伴。只是李玩学不会堂堂的聪明和婉转。愿每一个看过《狗十三》的姑娘,都学会一点表姐堂堂的通透,在天真和伶俐,也会少一些成长的折磨。

今年的《狗十三》,是准备二刷、三刷的电影。故事好,演员好,演技也好。只是,短短一篇话,写不尽故事里的五味杂陈。大人的爱,偏执又残酷。只愿,看过《狗十三》的我们,尽量克制着别成为最让自己讨厌的那种“大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