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食神》,欲罢不能的不止有美食,还有给你做饭的那个人

文/桃妖不是妖
看完《决战食神》,问身边同行的朋友,电影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那么多,你最想吃哪一个?
他说,我最想吃的反而是谢霆锋做的那碗面。
答案并不意外,我也是这样,看过这部电影的很多朋友大多也都是给的这个回答。
《决战食神》或许没有那么惊艳,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慢慢回味,就如同普通的葱油小面一样,意味无穷。拉拉杂杂的电线,不停闪烁的老霓虹灯招牌,店面不大却热闹非凡的大排档,搭配颗粒饱满的虾饺,葱爆牛肉,冻奶茶......竟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久违的港片味道,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就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一样,电影讲述的故事也很简单,在广东佛山一个名为春风里的社区,谢霆锋饰演的高天赐在这里长大,是老字号茶餐厅七记的主厨,深受大家的喜欢。然而好景不长,开了三十多年的七记面临拆迁危机。不仅如此,从欧洲归来的米其林三星打出安保罗(郑容和饰)就在对面开了一家名为“摘星”的西餐厅。偶然的几番对决让两个美食天才在内心惺惺相惜。他告诉高天赐“中餐为什么很难拿到米其林三星?因为它虽然历史悠久,却不思进取,毫无创新。”两人的对决将决定春风里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奢侈品林立,光彩耀人的shoppingmall ;或是保留传统,让乡情有歇脚处的茶餐厅。
两人的对决不仅是美食理念上,西餐和中餐的对决;发展理念上,保留传统和追随现代化的对决,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一种对决。
椰汁、百香果、芒果分子料理后作出的精美荷包蛋;恒温处理,喷以低温果木香的和风A5牛肉,就像3D效果出来的美食制作过程一样,让人啧啧称赞其食物的精美,感叹于制作过程的严谨和高大上,是视觉上的绝妙享受。坐在干净整洁,音乐优雅,铺上餐布,拿起刀叉细细品味美食慢慢充盈口腔的炸裂感,或者层次有序的融合感,会让人觉得生活有时候是需要一些这样庄重的仪式感。
但这样的仪式感庄重,也会让人有疏离感。它们很好,但这不是真正的生活。
生活是什么样,各人有个人的理解。但不外乎事业有成,有着三五好友,桌边谈笑,或是父母妻儿在侧,共览山河美景。在高天赐眼里,是38元就能让街坊品尝到338元的田螺,是给有点迷糊的老婆婆做一碗热气腾腾的鱼片粥,听着她的唠叨声,慢慢送他回家。那是能让人不必有任何拘束,轻松做自我的地方。老街虽小但五脏俱全,足以安慰所有在路上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
用西餐和中餐来喻比贯穿电影始终的父子关系也可以。天赐的爸爸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背井离乡,将10岁的儿子交给七叔,自己去打拼,最后得偿所愿,成为世界级的食神。做西餐的他保持着对自己事业的庄重感,认真感,不停去进步,去改革。做出来的食物有人如同他的人生一样:有着富丽堂皇的造型,糖、樱桃和甘草的腻,高处不胜寒的雪莲,有薄荷的甘,却唯独没有人间的暖。高天赐的饭更强调是一种亲切感。在保有美味的同时,让人人都吃得起,是最平常,也是最有温暖的味道。在和父亲食神对战的时候,他放弃一切技巧,开始烧水,切葱,煮面,为父亲端上一碗香港最日常、最大街小巷的葱油面。食神愣住了,那是他唯一给儿子煮过的东西,他吃得泪流满面,一口接一口。
影片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葛优饰演的七叔云游的时候,遇到两个正在吃馒头的小和尚。洪七尝了一口,一脸认真地评价说:"这个馒头,小麦是河套的,但发酵的时间长了,揉面的时间短了,上蒸笼的时候火候过了,所以很一般。"小和尚一脸崇拜的说:"施主神通,吃个馒头都能看出个前世今生来。可是,有一件事你吃不出来。这麦子我自己种的,面亲手揉的,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馒头。"
美妙的不止是美食,更是世间每个人因“饮食男女”产生的联系与羁绊。你看,《决战食神》不就是化解了冰封的父子情,保住了老街,留住了记忆中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