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职工“两纪”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3-10-20 10:53:25)

“严格管理”曾经在铁路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当前现场管理的实践来看,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是由“管理者——职工”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管理体系,不能单纯理解为管理人、管住人。而以人为本则是管理制度的“助推器”,加强人文关怀,不能只喊口号和做文章,必须赋予行动。职工是企业的基石,如何让基石发挥其作用便是企业行动的具体方式,是凝心聚力的一种管理手段。

长期以来,铁路职工以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保障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由于历史的原因及行业特点,铁路点多线长、作业分散、要求严格等工作环境等客观原因,铁路职工远远不能适用快速发展社会需求。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要求我们铁路职工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所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在加强职工“两纪”方面的管理,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加大"两纪"教育。

结合当前、近期安全重点梳理的作业风险点及存在的不足,利用班前交班会、点名会、班中间隙时间、班后总结会等时机,对职工进行"两纪"教育,确保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作业要求入心入脑。结合近年来所发生的行车和人身安全事故收集、汇编成案例教材,利用交接班前组织职工每日学一案;每月开展一次人身安全教育会,每季开展"我所经历一次'两违'"班组会,找原因,讲危害,说感受,引导职工自觉遵守"两纪"。同时将各项规章制度、惯性"两违"案例的学习纳入日常培训项目,组织全员培训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引导职工对本岗位规章制度牢记在心、安全措施心中有数,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定。

二、强化现场管理。

车辆系统以现场检车员、动态检车员、列检作业值班员、红外线值班员、泵风司机、日勤人员等岗位为重点,按照"修、废、补、建"的原则,梳理完善《岗位作业指导书》中劳动安全要求等,确保措施实效有用。班前统一配置手机集中管理盒,对值班员、5T人员的手机实施集中管理,严肃班中作业纪律;现场加强职工上线前安全工具、劳保用品佩戴检查,加强现场联防互控,接发列车需横越股道时,两头人员及时掌握现场列车运行及调车动态,严格按车间制定的固定路线图行走,到位后及时回话,严格做到有章可循确保人身安全。

     三、规范管理以落实标准化作业为突破口
     铁路一直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这是由铁路自身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但是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技术含量的加大,安全标准的提高,对职工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车辆系统的行车岗位,不仅要在规定的技检时间完成检修作业,而且在遇到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故障隐患,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安全的需要。标准化作业是体现这一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那么,用什么来衡量标准化作业执行得是否规范?日常的演练是提高标准化作业的根本所在。无论班组还是车间,都要以一班一日一列标准化为工作的重点来强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把标准化工作做实抓牢,每一个工序是否符合要求,每一项程序是否都合乎规定?日积月累形成模式化后,自然而言现场的日常工作也就日常化了。
     实践证明,强化标准化作业,实施规范型管理,对加强各岗位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 实施规范型管理要有统一性。强化标准化作业、实施规范型管理要想在车间各班组推开,就必须在执行标准方面把握同一个尺度,通过日常练习让所有岗位人员的标准化作业都达到整齐划一的要求。
     2. 推行规范型管理要有耐心。铁路职工没受过专门的训练,要想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达到半军事化标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规范型管理、强化标准化作业中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的计划,分步推进,循序渐进,巩固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 推行规范型管理要求真务实。执行标准化作业,推行规范管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一切都重在落实、贵在落实,执行中一定要从领导做起,主要领导要投入足够的精力,亲自研究解决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必须真抓实干,坚持长年一股劲,用严格的管理和严格的考核要求每个干部职工,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

4. 强化标准化作业,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同时带来了行为上的变化,那就是将过去各级领导和检查组督促才肯执行的标准化作业,变成了现在的一种追求——对工作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对管理品位的追求,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追求和行为艺术美的追求。通过强化职工现场标准化作业培养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能使职工素质、业务技能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得到改变,显示出了其保障安全的强大力量。
    四、加强管理以养成职工安全行为为重点
     规范管理实质上就是用严格和具体的标准化作业细则来要求和规范我们职工的行为,通过一些具体的形式,如作业中的整齐划一,执行制度中的令行禁止等,逐步培养出职工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业务技能、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表面上看是注重了形式,其实不然,正是这种简单、整齐、严格的形式,使职工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使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得到了提高,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五、从安全管理情况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班组自控能力将极大增强,随之安全管理也会发生变化。由随意性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管理上有了尺子,工作上有了框子。由被动执行到主动工作的转变,而职工还不愿意干的现象逐渐减少。再着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的转变。规范管理机制,责任明确、考核规范、程序清晰,使安全要素达到合理配置,增强了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六、规范管理与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结合
     现代的管理理念认为,职工作为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导因素,企业要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参与意识,使企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与规范管理所要求的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达到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转变旧观念,塑造新观念,而且首先注重群体的共同观念的转变和塑造,规范管理抓住了铁路安全基础建设的核心,着力培育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共同价值观,通过文化的巨大感染力和潜移默化作用,启发职工内在的精神动力,自觉自愿、主动负责地想安全、为安全、保安全,使安全管理实现“有序可控、基本稳定”,是对安全基础建设的具体补强和升华,主要体现在:
    1.实现安全稳定是加强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安全的稳定来自于坚实的安全基础,队伍素质是安全生产的主导要素,加强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规范管理从职工遵守两纪的最根本处抓起,最简单也最直接,它将严格管理形成的标准化作业变成了职工的行为习惯,最终目标是追求安全的长期稳定。
    2.安全是基础,安全不稳地动山摇。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只有安全稳定了,才能腾出更多精力谋发展。而实行规范管理不仅夯实了安全基础,同时还塑造了企业精神,锻炼了职工队伍,汇集了企业的凝聚力。

    3.跨越是一种精神,是由此岸到彼岸奋发向上的开拓进取。跨越也是工种学习,是从已经过来的点上走向另一个高点的过程。加强管理、强化标准化作业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制度,修改不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管理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永不停息的步伐,奋勇向前,才能实现新的跨越,攀上新的安全高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