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客厅
(2022-04-11 10:52:10)分类: 地方文史 |
1
宋以朗 著
花城出版社
看点: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
我的祖父宋春舫1
我的祖父是宋春舫1892~1938,浙江吴兴人。他是中国早期现代戏剧理论家、藏书家、中国海洋科学的先驱。我们不妨由他的家世和教育讲起吧。
父亲对我说,宋家和清末光绪帝原来也有些渊源。光绪最宠爱珍妃和瑾妃两姐妹,特许她们的一个哥哥在上海楼盘办白鸽票,那是一种古老的彩票。父亲没有告诉我那位哥哥是谁,但他曾经跟我姐姐提过。当然,她早忘记了。幸好他当年一边说故事,一边画了一个家族表,上面写着:“唐志锐——珍妃、瑾妃之兄。”查一查资料,这位志锐姓他他拉氏,隶满洲正红旗,是瑾妃、珍妃的堂兄。父亲又对我说,志锐工作繁重,便委任一个徐姓汉人打理。徐某只要上缴某个固定金额就可以了,至于他自己赚了多少,没有人知道。
这徐某的女儿徐碧云,结果嫁给了我的曾祖父宋季生。根据我父亲当年画的家族表,宋季生排行最小,有两个哥哥,是英国中孚洋行的买办,可见他的教育程度不低。我父亲和叔父宋希跟曾祖父住过一段日子。父亲告诉我曾祖父的某些生活习惯,例如吃西式早餐时,小孩子只能吃白面包,而曾祖父自己则有“私家”牛油,更这样辩解:“小孩子吃牛油对身体不好。”其实宋家颇为富有,不必为一点牛油斤斤计较,曾祖父未免太吝啬了。
关于曾祖父的事,我父亲在一篇介绍我祖父生平的文章中提过。这篇简介大概是应一位来信者的要求而写的,我只有影印本,也不清楚是写给谁的。根据这篇文章,曾祖父幼年随父母及二兄自吴兴 “逃长毛太平军 ”而至上海,随后定居。曾祖父通文墨,稍谙英文,从商。曾祖母徐碧云出身海宁世家在上海提倡昆曲的徐凌云为其堂弟,和王国维家为近亲。王国维逝世后,其兄王国华整理出版《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请祖父宋春舫作序,他在序中称王国维为表兄。王国维和宋春舫是不是真的表兄弟,我也不太确定,从这篇序中可以看出祖父和王国维本人并没有太亲密的关系,只是和王国华交往较多。
曾祖母是富家女,通诗书,对独子管教甚严,还聘了吴兴宿儒郁颖芙为我祖父的老师。清末,祖父前往吴兴原籍参加了清朝最后一次童子试。据我父亲说,祖父当时身材矮小,无法跨过考场的高门槛,要用人扶持才能进场。父亲在纪念宋春舫逝世两周年的文章《两周年祭》见《戏剧艺术》1940年9月10日,二卷八、九期中说:“他十三岁考上秀才,非但使祖父祖母觉得骄傲,而且也是使我们候神往的事情之一。现在我们还保存着一张他穿上秀才衣服的照相。”可惜现在这张照片已经找不到了。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清朝最后一次童子试是在1904年,按今天计算年龄的准则,祖父中秀才时其实只有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