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英碑廊拾遗(一)

(2021-04-06 19:13:31)
分类: 地方文史
                        (转自南太湖论坛)
湖州飞英公园以塔里塔之称的飞英塔而名闻遐迩,承载着苏東坡与湖州笔墨渊缘的墨妙亭也重建于公园的東侧,悠长的碑廊,镶嵌有元、明、清遗刻十二方,依次排列,细细地观摩,如翻阅着一页页曾经的湖州历史,触摸着鲜活的湖州文脉,历史人物一个个真实地展现于此,也是善良的湖州百姓对历任郡守当年治理湖州的最高褒奖。由于碑刻也是事成后的真实记录,真实性毋庸置疑,也可堪误一些有争议的历史记载。




《湖州路重修府治记》(一)



元至正六年(1346)立碑于今约七百年,这是碑廊里年岁最老的一块,排列以首,实至名归。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9590c4b14a40a4c.png

【湖州路重修府治记】明  趙雍 书并纂额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48d18a8ee63e8e2.jpg

【碑刻全文】



全碑五百九十五字,撰文京兆宇文公谅,古魏趙雍书并纂额,陡让此碑大放异彩。



元时的吴兴称“湖州路”,府治即是古时的湖州市政府大楼。


据湖州府志载:“旧郡治在子城内,三国吴宝鼎元年建,即汉乌程县故治。唐弘道中刺史武大冲拓厅事。五代梁乾化三年检校少保钱傅璟重建。宋元佑七年知州事张询增建,勑书楼,架楼阁。”


也即湖州最早的郡治(市政府)是三国宝鼎元年(公元266)建,经唐、五代、宋代相继有修缮及增建。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7ba8705dcd0171f.png

【碑刻局部截图】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13b5d59768bba36.png

【碑刻局部截图】


元至正五年(1341),蒙古人达鲁花苫思丁莅任湖州知府,其时“旧治重建于至大(1309)闲垂四十余年矣,棟宇欹桡,墙辟颓圮,居官视为传舍”。旧治经四十年的风吹雨淋,早已梁歪墙塌,历任官员都视若无睹,也许元时府衙修缮扩建并无经费来源,历任郡守也都各有难念之经,也只能视官府为旅社。郡守苫思丁公觉得府治“不可以不新也”,于是,开始筹备款项修建府治。要知道地方官的办公经费也常常是捉襟见肘的,他千方百计节省公费,采购原材,征召工匠,挑选最清廉的官员负责此任,同僚们皆齐心协力,很快旧府一改而新。以至湖城百姓都混然不知,公不扰民,公之德令民感佩。



《湖州路重修府治记》,由高邮府推官宇文公谅撰写,他对苫思丁公守湖给予高度评价,“其清德伟望足以革贪饕,其通士明识足以析冗滞,约而精、严而恕,念民之久困而不忍,一豪轻用其力,信其为良,二千石矣。”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16778640166a144.jpg

【清乾隆 湖州府志】


苫思丁为官清廉,善理财政,修筑渠池,屯田劝耕,兴办学校,严惩贪官,民众历数其功绩,立碑以志其功。


有趣的是宇文公谅在四十年前至大巳酉(1309),还为当时府衙改造后撰写过《湖州路重建府治记》。


但“重修”与“重建”可大不一样。


“丽谯(华丽的高楼)未葺所阙尤重*者皆撮而新之,后厅为便斋,又其后为楼居,湖山如在户庭间里,如在目睫无不得其情者是举也。”


望楼未修或破败的地方全部换新,后厅改为便斋,其后又是楼房,可登高望远,远山近水如入画中。


“培卑增高加于旧若干尺,增高若干丈,屋之高下大小势不能相权者悉归于一堂,皇靓深翼以两抚堂曰帅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如表之端则其形自直理也。”
正堂扁曰:帅正
左联:思无邪众郡幕之所舍也
右联:公生明爾推官至所居也


将原先高矮不一的房屋修整,有序的划归一堂。正堂高悬一扁,再配以榜联,一个庄严肃穆的湖州路府衙赫然在目,四十年前的重建可能是化了更多银两的。


四十年后重修的湖州路府治好像已没了当年如此的其气派。


江南吴兴历代人才辈出,宇文公谅先后两次为湖州府重修撰文,也可谓是传奇。


宇文公谅,字子贞,其先成都人,随父挺祖移居吴兴。公谅通经世百家言,明至顺四年(1333)登进士,任婺源州同知,夏天大旱,公谅率众祁雨,出祷辄应,连年丰收,百姓颂之,呼此为别驾雨。摄会稽县,申明冤假错案,众多含冤者得以昭雪。奉命视察寔松江海塗田,公谅以潮汐不常,后必殆患,请一概免以科税,省臣從之。稍后,任国子助教,日與诸生辨析诸经,凡六馆之士,受其资助者往往出为名臣。调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以疾请老。公谅少有操行,如在室内必正衣冠端坐。常挟手记一册,昼有所为,暮则書之,門人私谥纯节先生。


公谅一生著作宏富,有《折桂集》、《观文集》、《璧水集》、《以斋诗稿》、《玉堂漫稿》、《越中行稿》。


公谅碑刻撰文所冠名衔,可确认先生在元至正六年(1346)授任高邮府同知。“京兆宇文公谅”,京兆是西安的古称,疑公谅先生其时已定居于西安,故有此表述。



公谅先生传世作品甚少,在网上搜索到一幅他的书法条幅,弥足珍贵。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3ff48331dde85b6.jpg

【图片来自网络】存世稀有的宇文公谅书法作品


说完公谅话趙雍,趙雍诗书画皆了得,碑廊惊现公墨宝。


奉直大夫前淮安路海宁州知州兼劝农事古魏趙雍書并纂额


海宁州,元改海宁府置,属淮安路,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


元代趙雍,于我们似乎有点陌生,然说起他的父母,却是如雷贯耳,闻名天下。父亲趙孟頫,母亲管道升,那可是郡人引以为傲的大名人。湖州趙孟頫艺术馆有祥细的介绍,在此不多缀述。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db96d5bde975135.png
【趙孟頫艺术馆中的趙雍简介】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f7fac90e2a6c86e.png


【中国古代书画家图典中趙雍画像】


趙雍(1289—1369),字仲穆,吴兴人,元代书画家,趙孟頫仲子。父趙孟頫为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道升,赠魏国夫人。趙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趙孟頫甞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


有道是龍子虎儿,儿子趙雍一生的诗书画成就也甚是了得。


趙雍书善正、行、草、亦长纂书,结体用笔特点都恪守家法,此书结体稳健,功力深厚,形体秀美,温润闲雅,颇具趙书风格。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c6c4b4b9e734677.png

【图片来自网络】


仲穆幼即勤奋,得母指教,稍有松懈,母亲则严加责之。山水宗父法,兰竹则师其母。稍长即深谙于“浓淡深浅之画理”。其书画深得名人雅士好评,以至皇帝得之也爱不释手。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170eeb58fec9738.png

【临李公麟人馬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http://bbspic.nantaihu.com/pics/2021/Day_210323/177_571970_9e38783b7b08c05.jpg

【墨竹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篱外涓涓涧水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墨竹图配以诗以首,相得益彰。
趙雍画兰竹,腴润洒脱,饶有风致,颇具其母管道升画竹神韵。
元至正十四年(1354),趙雍凭借自己精湛的工笔技艺及父亲余荫,正式进入宫廷绘画机构,备受元廷爱重。
明代画家文征明從乌程王天雨处借阅《趙待制遗稿》后,有感而题:“趙待制(趙雍)风流習尚不减魏国公(趙孟頫),而诗文不传闲见于卷轴间。······”
趙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曾任淮安路海宁州知州,常年宦逰异乡,但他对江南故乡的眷恋,对家人的思念,常在他的诗句中流露。
趙雍的诗歌少有人知,有些散见于其画中,虽数量不多,但他细腻含蓄,清愁哀婉的诗句,读后令人动容。
《秋生》

邕邕鸣雁復南征,十载栖迟在帝京。
黄葉未零寒未應,秋声偏动故乡情。

《思归》

嫋嫋秋风动客还,啾啾猿鹤苦相催。
鲁侯不遇関天意,臧氏焉能沮我才。
萬里驱驰离乡国,十年奔走在尘埃。
吴兴山水何清远,一棹扁舟归去来。

《无题》

我居水晶宫,远逰来朔方。
离家近十载,兄弟遥相望。
始见世情薄,纷纷名利场。
富贵不可期,人生难忖量。
乾坤本无私,江山叹兴旺。
蝉声噪落日,露草啼寒螀。
明月如有情,照我肝与肠。
西风动林末,萧然秋意凉。
回首岁月暮,信美非吾乡。
展转復展转,愁多知夜长。

“十载栖迟在帝京”、“十年奔走在尘埃”、“离家近十载”,趙雍在三首诗中均写了离家十年,思乡之浓情,字字泪目。他将家乡吴兴比作水晶宫,远逰来北方(朔方),兄弟难相见,只能遥遥相望,“展转復展转”身在异乡的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离家十载,思归情更切,我们远远地看见了趙雍乘着一叶扁舟,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吴兴故乡。
趙雍書画多被收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留存于家乡湖州的作品罕见,今陳列于飞英公园碑廊的碑刻,不知是否仅此一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