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乌瞻山

分类: 地方文史 |
乌瞻山在小浦镇八都岕北侧,是长兴县西北主山之一,东接箬岕,南临八都岕,西近煤山镇抛渎岗、礼贤两村,北靠褚门岕。初称乌子山,后讹为乌瞻山。顶有两峰,主峰海拔514米,北乌瞻山距主峰500米,海拔438米。上有乌云寺,面积10余平方千米,产毛竹,松木,柴薪等。
乌瞻山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著名的星占术士向往之地,山上有杨仲庚墓。相传鼎盛时山顶建有三十六寺。据县志记载,唐朝陆羽曾经在乌瞻山试茶,宋时有著名隐士杨仲庚隐居,明朝长兴籍著名诗人徐中行为山寺题记,今古碑保存完好。
背靠合溪水库的乌瞻山,历史上称北乌瞻山,与相隔数里的南乌瞻山相对。宋代谈钥《嘉泰吴兴志》引张玄之《吴兴山墟名》:长兴乌瞻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四百尺,“昔有青乌子瞻望此山,曰:‘可以避难、养道,隐者所居,故名。’”宋代成都人杨仲庚隐于此山修道,为道教圣地。据清同治《湖州府志》引顺治《长兴县志》,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1),“杨仲庚隐于此山,岭半有礼斗台、伏虎池、烧丹井、淬剑石及仲庚墓,石像刻岩窦中,是为北乌瞻”。杨忠庚取别号青乌子,在此修炼,遗迹尚存。
曾经的乌瞻山竟有如此的美景,有十八首诗为证:
清朝吴栐标乌瞻山十八景
1、梅花坞
迹幽不是桃源路,芳菲曾占春花度。年来不见昔时花,坞艸轻轻复如故。
2、礼斗台
谁向深山礼上清,当年人去剩空名。苍范歴乱台前路,夜夜惟闻猿鹤鸣。
3、龙王池
听法听经皈佛日,为云为雨济民时。于公千百馀年后,几片闲花落旧池。
4、上玉峰
碧玉谁将越锷斷,携向穹窿插天半。独占吴山最上头,下瞰万岭如鱼贯。
5、下玉峰
半岭遥从天外生,昆仑玉树怨谁冩。天工偶置峙东西,当日何须分上下。
6、龙盤岗
山清谁解自云心,古径依稀萝薛深。闻道岗头有龙卧,郤教何处听龙吟。
7、盤陀石
一拳白石隐岩偎,斜卧岗头艸乱堆。寂寞深山村往迹,不知何日化羊回。
8、淬剑石
片石堪将玷可磨,五山精气逼银河。遥思人已从仙去,遗下礛诸在涧阿。
9、塔顶山
何处飞来最上头,青峰半露晓烟收。依稀难觅当时迹,惟有闲云空自浮。
10、環翠屏
一抹青山四望遥,如屏環报列青霄。回看古寺凝眸远,时有钟声云外飘。
11、仙人岭
步履山腰未到巅,青山遥惹翠微烟。古来此岭称仙岭,岭上行时人道仙。
12、桃花坞
青山路裹认前村,鸡犬桑麻风俗敦。莫遣渔郎归棹去,桃源自别有乾坤。
13、狮子岩
忽有一峰云外顾,峥嵘斜居如藏怒。谁从天上适乘来,惊郤山中鸟与兔。
14、象王峰
山头屼嵂晓霞开,一点峯依云裹回。忽见骑从天上下,疑随鹿苑听经来。
15、白云坞
深山转向树云重,半畝荒阿碧艸封。细问前时有存迹,至今何处觅馀踪。
16、伏虎池
慈悲到处猛兽伏,欲俯清池上山麓。我曾至此一徘徊,于今犹听风肃肃。
17、八角井
潧泓一井葢苍烟,斜砌栏杆水底连。知自西方甘露滴,当时原不此贪泉。
18、晓月坡
谁从此处寻新月,我独先来看月生。长啸一声土地阔,坡头惟有归鸟惊。
前一篇:沈长山:旧时野竹平安否
后一篇:明朝人的“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