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人不见只青山(蜀山)

(2020-03-03 13:20:48)
分类: 地方文史

故人不见只青山( 蜀山)

原创 吴永祥   

 

 

今天的湖州市吴兴区境内之蜀山,位于我所居住的小区的不远处。这座山很多人认为是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小山。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这座蜀山,与明朝初年的“吴中四杰”颇有渊源,且听慢慢道来。

话说元朝末年的至正二十四年,即公元1364年,在蜀山,有一座书舍建成了。建此书舍之人不是别人,乃是当时江南地区的著名文人徐贲(出生于常州)。这个书舍建成后,即由当时的文人高启作了一篇记文(高启后与刘基、宋濂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亦是“吴中四杰”之一),题为《蜀山书舍记》,这稿记文后收录在他的《凫藻集》中。

 

该记文字如下:

 

“蜀山书舍者,友人徐君幼文肄学之所也。幼文尝自吴兴以书抵予曰:‘吾山在城東若干里,吾屋在山若干楹,吾书在屋若干卷。山虽小而甚美,屋虽朴而粗完,书虽不多而足以备阅。吾将于是卒业焉,子幸为我記之。’予惟古之君子,所取以成其学者,无常物;所居以致其学者,无常地也。故弁裳之于容,珩瑀之于步,豆笾之于陈,琴瑟之于乐,弓矢车马之于服,度量权衡之于用,凡接于物,皆学也,岂专于六籍之内哉?往于田,入于市,处于戶庭,览于山川,立于宗庙朝廷,游于庠序军旅,凡履之地,皆学也,岂限于一室之间哉?后世讲学之道既废,而人之不能然也。有志者始各占山水之胜,筑庐聚书而读之。虽其所以学之者异乎古,然凡事物之理与夫群圣贤修己治人之要,实皆不出于书。况安僻阻之区,绝纷嚣之役,得一肆其力于是,则其至于成就,岂不反有易者哉?今幼文以方壮之齿,有可用之材,而不急进取,益务于学,以求其所未至,岂非有志之士哉?而予也,北郭之野有土,东里之第有书,皆先人之遗也。遭時多艰,茀秽於榛芜,残坏于尘蠹,伥伥焉日事奔走而不知返,则其荒陋宜有愧于幼文矣!尚能为是记乎?然而书此而不辞者,盖姑复幼文之请,亦因以自厉焉。”

 

徐贲除了请高启为蜀山书舍作记外,还请王行作记文。王行也是明初的才子,他在《蜀山书舍记》中云:“吾郡徐君幼文,为人清介有气节,立志高远,博学多闻见,喜为文词古诗歌以自适,年甫壮,遭时多虞,不克施其志,乃避地於吴兴之蜀山,立屋以读书焉。”记中又曰:“徐氏蜀山书舍,其建也始于至正二十有四年,岁甲辰秋九月某日其成也,距始建之日后几十有日焉,入而居之则又后于成之日几日,而当某月某日也。”可见徐贲的蜀山书舍第一次建成于1364年的农历九月。

 

同时,徐贲还有一首诗,也写蜀山书舍,题为《蜀山书舍图》(此诗是回忆之作,因1366年蜀山书舍毁于元末战乱,徐贲有此回忆之作):“山水幽深处,闲居此地曾。傍花春宴客,看竹午逢僧。云树寻新咏,岩峦忆旧登。兵尘今间阻,对画思难胜。”从诗可以看出,蜀山乃是“山水幽深处”也。从此诗标题看,当有一幅画,画的正是蜀山书舍,而作此画者,非徐贲自己,乃是其友严仲份。另一图,亦为蜀山书舍图,画者即徐贲,此画之具体详情记载在《赵氏铁网珊瑚》一书中。洪武二年(1369),徐贲复隐居蜀山,洪武六年(1373),徐贲自己画了一幅《蜀山书舍图》,此图后高启亦有诗。等到高启、徐贲皆去世后,他们的友人吕敏作了《题幼文蜀山书舍图》诗,全诗云:“云锁蜀山秋,重来佛慧游。含毫得诗句,题入画中愁。”而在此图中题诗的还有一位徐贲的好友,即道衍和尚。道衍者,即去了北平的姚广孝,姚广孝后成功辅佐燕王朱棣夺取帝位。道衍在此图上的题诗云:“霜叶艳亭幽,相宜最是秋。蜀山虽在望,无处问青丘。”

 

而徐贲之所以来蜀山隐居,与另一位“吴中四杰”张羽有关。张羽曾有诗给徐,题为《约徐隐君幼文同隐吴兴》,诗曰:“吴兴好山水,子我盍迁居。绕郭群峰列,回波一镜如。蚕余即宜稼,樵罢亦堪渔。结屋云林下,残年共读书。”

 

徐贲也有作《次韵张文学见招》以答:“落叶柴扉昼不开,小笺相寄手亲裁。遥知著屐空山里,萝迳孤琴候我来。”

 

徐贲很高兴来湖州。到湖州来之前,有人以诗相赠于他,徐贲即有答诗,其中一首曰:“自喜吟身得自由,长寻酒伴与诗俦。闲云流水平生意,何处山中不可留。”徐贲虽然说“何处山中不可留”,但他来湖州后,即选中了湖州城外东面的蜀山,且留下了许多有关蜀山的诗,如《蜀山馆中》:“秋风吹练衣,独惊游子心。空山应金气,十日五日阴。始欣草木蕃,复见霜露侵。客馆固萧条,岂无酒可斟。临觞反不乐,所感亲故深。飞云引长望,鸣螀续孤吟。家乡远莫见,斜阳罢登临。”还有一首长诗《蜀山》,诗中有句曰:“喧嚣厌已久,闲居喜兹遂。茆茨起高明,涧道入深邃。凿牖通震方,开扉面离位。藩编槿杂篁,壁补萝牵荔。井榈旋解苞,田植齐吐穗。溪山固可娱,风雨亦足庇。到日始八九,良友得三二。客情卒难惬,人性颇烦记。时具茶果招,或携酒肴馈。感激壮岁心,慰藉平生意。”

 

在蜀山的徐贲与同隐湖州的张羽时常往来,还为隐居在菁山的张羽的“清宴堂”题写了扁额,张羽遂有《予扁所寓山堂为清晏,盖摘右军帖中语也,蜀山隐君为书三大字,刻著楣间,林壑增胜,因而成咏》一诗。有一次,徐贲到菁山找张羽等而没有遇到,遂赋诗一首,题为《上菁山寻王张二山人不值》,诗云:“此日寻君竟不逢,闲行直到最高峰。归时已是斜阳后,惆怅荒山寺里钟。”看到此诗,不竟让人想起了宋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徐贲从外面回蜀山,也有诗作,如《自南坞还蜀山途中有作》,诗曰:“行尽千山更有山,此身几日在山间。桃花野水溶溶去,鸥鸟汀云冉冉还。”身在蜀山的徐贲也是对故乡常有挂念的,他在《次蜀山别韩文学同杜校书记李逸人庄》中云:“夕阳野渡人归后,山馆南风客到初。可恨同来不同去,烦君为寄故乡书。”

 

在蜀山居住的徐贲常接待来访之友人,并有诗作送别其人,如《九月十六日陈逸人旭访余蜀山中,明日将还武塘,因赋此送别(仲升)》一诗云:“门掩荒山万木空,独怜远客此相同。黄花兴减重阳后,白发愁多暮雨中。双剑不缘悲异国,一杯未易醉西风。明朝离思知何处,秋水遥天有去鸿。”

 

徐贲在湖州,不仅写下了有关蜀山的诗,还留下许多游览湖州当时名胜的诗歌,如《游浮玉山》:“浮玉山前路,楼船泊渚沙。蘋香风际草,杏色雨前花。闲鸟兼湖净,游丝趁岸斜。不因来此处,那得赏春华。”还有《泛碧浪湖》诗:“邀客泛流槎,开樽对睹沙。苧袍沾杏雨,兰棹拨蘋花。积水添湖满,遥山抱郭斜。闲情遂幽赏,聊用答年华。”洪武二年(1369),徐贲又作《己酉八月十七日夜泛碧浪湖泊浮玉山对月呈席上诸公》:“水月共秋妍,山椒夜泊船。人来黄叶浦,渔宿白鸥天。闻唱风澜外,持杯露影前。自从经丧乱,谁得此留连。”

 

徐贲还有关于城南道场山的诗,如《道场山寺》云:“景物凄凉异昔年,佛宫草树暗荒烟。千盘日色峰头转,百道泉声石上悬。觉鸟有时酬客语,慈云何处伴僧禅。莫言楼阁成空想,地胜山灵亦变迁。”而《重游道场》则曰:“路入千峰石磴危,经台香阁但余基。僧从离乱居山少,客为登临出寺迟。伏虎已无岩下锡,放鱼空有竹边池。曾闻至治承平日,箫鼓春风过六时。”

 

而对于同样在湖州城外东面的戴山、西余山,徐贲也曾写诗提到,其《登戴山》云:“平田渺空旷,孤岗忽高峙。新松荫其巅,白石缭其趾。初登若崭绝,稍上乃如砥。严风荡高寒,微月中霄起。亭亭日晷侧,肃肃征鸿驶。南招天目云,北览具区水。比来局羁绊,游遨喜兹始。同心良可重,欢言得佳士。非惟外累遗,沉忧亦成委。薄暮聊旋归,余兴会留此。”其《游西余山寺分韵得绿字》曰:“宝林被溪阴,真境开山曲。僧居慧日深,佛处慈云馥。座莲呈古青,阑桂敷新绿。水定育灵鱼,花奇致驯鹿。胜因托同游,清景行相续。一从离喧嚣,终怀老岩谷。”

 

徐贲出仕明朝为官后,他的好友张羽在一次经过蜀山时,想起了好友徐贲,遂作《重过蜀山徐幼文隐居》诗:“怜君旧隐此林间,一去神京未得还。独客重来多白发,故人不见只青山。岸前古树曾维艇,雪后高斋几扣关。何日能除簪绂系,莫年相约共投闲。”

 

而徐贲还画有一幅《蜀山图》,这在清代《石渠宝笈》中有记载,徐贲并有赋诗,诗中有句曰:“蜀山苕水近相连,南风荡漾木兰船。”而徐贲之蜀山图据说今存,去年且听闻蜀山之处将建设一公园项目,项目将以徐贲此图为参照,建成后以重现历史上蜀山的灵秀之气,笔者对此颇有期待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