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文史]古今石宕——乔木山

(2015-06-19 19:33:16)
标签:

情感

分类: 地方文史

    出湖城东门至三里桥,荻塘(长湖申航道)南岸,有山名“乔木”。该山位于道场和常路(现八里店)交界处,它东连沈长山,西接河口山,北对谢家山,与钱山漾、碧浪湖、东苕溪相临,和苏台山(又名车盖山)、道场山、金盖山相望。 
    山虽名为乔木,但如今山上林木并不葱郁,想来应该和此山古今以来作为采石场的历史有关。据明代万历《湖州府志》记载:“蛮石出乔木山”,“蛮石”是当地人对建筑石材的俗称,可见乔木山为古代采石宕。而今矿山遗址上遗留有两块巨型孤石,兀然耸立,造型酷似一对饱经风霜的老夫妻朝夕相依,称之为“石公”,“石婆”。山上还有数十平方米至数百平方米、深2-3米的石塘多处。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乔木山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采矿。高峰时期,道场、常路、航运公司3家都在这里开石矿,隆隆炮声不绝于耳,直到七八年前才完全停止。现如今,这里又留下新的遗迹,西面山体犹如斧劈刀削,山下则形成了一个大而深的水塘。 
    不知道乔木山名起源于何时赵孟頫有名篇《游吴兴山水清远图记》,描绘湖城南郊碧浪湖一带的山水景致,文中说“小舟溯流城南,众山环周”,提及的诸山中近则岘山,远则沈长、长超,但却无乔木山之名,这似乎不太合常理。但我细读该文后发现,文中又说“越湖而东,与车盖对峙者,曰上下河口山”,而从位置上来判断,车盖山东面正好就是现在的河口山和乔木山,那乔木山应该就是赵子昂所说的上下河口山之一了吧? 
    我对乔木山并不算了解,但渊源不浅。我的母亲生长于河口山边,与乔木山不远,而我父母亲就是相识在乔木山的道场三矿,一个“敲石子”,一个“拉手拉车”。之后我母亲从城东远嫁城西,当时我外祖父还没去过女婿家,他第一次来到那边村子里,一时寻不到,恰好看到河边的埠头是用“青石头”所筑,而那时候就乔木山出产的石头是呈青色,一看就是母亲娘家那边的,由此就有了这个我母亲口中由“石”引路的小故事。 
    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没有去过乔木山。直到去年3月,偶尔和母亲说起“石公石婆”,于是就由母亲带路,第一次到了乔木山上。刚一走近我就被“石公”、“石婆”的气势所震撼,也被那里的清幽环境所吸引。之后,分别在去年暮春和下雪天,我两次和人文同好者前往,并捡回青石一块,留作纪念。今年5月,我又在《湖州晚报》上看到报道,说乔木山上有古道,于是再次踏访过一次(见《走访湖州南郊的古道》)。或许是渊源,也或许是爱好,注定了我与此山的缘分。 
                               道场人 
                            2011年7月20日 

 

 

   位于湖城东门外的乔木山,是古代的采石场,遗址上残留着两块巨型孤石。 2011年9月17日傍晚,夕阳映照孤石形成的剪影,活脱脱就是一手持净瓶杨柳,俯首低眉的观音菩萨立像,往来者纷纷称奇。 “道场人”摄 “偷蛋龙”友情支持
[地方文史]古今石宕——乔木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