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菱湖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2014-10-17 12:48:31)
标签:

文化

分类: 地方文史

关于菱湖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我市南浔区的菱湖镇兴起于唐朝宝历元年(825)湖州刺史崔元亮组织民众修筑菱波塘,建秀溪桥,于塘桥间形成集市之时,是一座有着1188年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不仅是湖州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缩影,也是目前全市范围内除南浔外历史遗存最集中、最丰富、最完整的地方,其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在乌镇、周庄、同里等已经开发成为旅游热点的古镇之上。加强对菱湖镇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加快开发利用,对我市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生改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菱湖古镇现有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全市范围内除南浔外历史遗存最集中、最丰富、最完整的地方,菱湖镇拥有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㈠物质文化资源。⑴镇上保留着建于明代、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大量古民居、商铺,总面积有14万㎡,其中应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建筑总面积有3.5万㎡;⑵镇上留存着一批名人故居、祖居,主要有清朝康熙年间探花、文武双进士孙在丰(16441689)的世德堂,乾隆年间状元王以衔17611823的状元厅,近代著名书画家、海派艺术领袖吴昌硕(18441927)的岳父家的颐寿堂,爱国民族资本家、现代菱湖的奠基者章荣初19011972的出生故居和三省堂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著名文博学家徐森玉18811971的故居,爱国外交官、抗日英烈杨光泩19001942的故居和他家祖先开的杨氏丝行,中国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四川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任鸿隽18861961的祖居;⑶镇上还保留着一批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如镇上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明朝后期的“明朝厅”, 19281929年中共湖州县委书记和中央直属湖州中心县委书记陆思采(19051959)的旧居,1945年吴兴县和菱湖区、菱湖镇抗日民主政府办公旧址,日军设置的慰安所,19491954年中共吴兴县委、县人民政府办公楼,曾是菱湖镇最大丝行之一的陆鼎茂丝行等;⑷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澜桥等两三座古桥。

关于菱湖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王以衔的状元厅)
关于菱湖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等待修复的古建筑)

此外,菱湖镇上还有被埋在地下的纵横交错的市河系统,基本上被拆完了的原有“七十二座半桥”的格局,但这些消失的市河和桥梁的名称和位置记录在新近出版的《菱湖镇志》中。在镇郊农村则散布着100多座古桥和竹墩、射中、朱家坝等古村落,还有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和国际地球物理基金会赞赏的我国唯一保留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荡。

㈡非物质文化资源。⑴菱湖镇科举文化资源丰富,产生过251位进士、512位举人,并有18人夺得过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等桂冠;⑵菱湖灯谜全国知名;⑶曾被英国烟壳收藏俱乐部、美国烟标收藏家协会接纳为会员的菱湖著名烟标收藏家孙其敏(19321991)收藏的烟标作品;⑷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传说;⑸明代吴龙(14901565)和费都当的抗倭故事;⑹郎玉麟部队和国民党第62师等部队官兵的抗日故事;⑺1958年电影《林家铺子》的拍摄故事等。

㈢地方特产。菱湖是全国著名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淡水鱼及其深加工产品是其主要特产。此外,菱湖还有著名的菱、白扁豆、雪饺、肉粽、生煎肉饼等特产。

二、   开发菱湖古镇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菱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加快开发利用,具有如下重要的现实意义:

㈠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菱湖古镇开发工程不仅可以使菱湖镇的实现转型发展,还可以成为我市发展市本级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一个突破口,全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㈡有利于改善民生。菱湖镇老居民区存在着四大安全隐患:一是私拉乱接、错综复杂的电线风化严重,极易发生短路引发火灾;二是很多房屋年久失修,结构很不牢固,每遇台风和雪灾,便岌岌可危;三是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用煤气、电器烧水煮饭取暖,因为记性、视力不好,腿脚不利索,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四是空房率高,房子受白蚁、老鼠等侵蚀严重。这四大安全隐患像四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居民们的头上,悬在党委、政府的头上。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历史古建筑无法挽回,一旦造成人员伤亡,当地领导还要被问责,追究责任。乘古镇开发之际对这些老房子进行全面的改造、加固、修缮,完善配套设施,不仅能极大地改善生活在那里的2244户家庭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还能消除安全隐患,给菱湖镇的干部群众一个安全保障。通过发展旅游业,更能造福全镇百姓。

㈢有利于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对菱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能很好地传承湖州的历史文化,对湖州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中历史文化的破坏也是一种弥补,也有助于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果镇政府迫于安全的压力或者民众要求改善生活环境的呼声而对古民居区进行像湖州那样的改造,导致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被拆除,遭破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就会因为不能传承历史文化而成为历史的罪人。

三、   菱湖古镇开发的设想

我们设想的目标是:把菱湖镇建设成为以江南水乡古桥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使她能够与南浔、乌镇、周庄等江南名镇竞争。

具体的设想如下:

㈠整修古民居区。镇上现有14万㎡的明、清、民古民居,居住着2244户居民。我们建议在不搬迁住户的情况下,保护和整修现有全部古民居建筑,加固结构,粉刷墙面,改善水、电、气、消防等基础设施,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风情。好在63.28%的住户居住的是房管所的直管房,产权属于国家,并有3040%的空房率,整修和改造的成本和难度相对较小。

㈡建设桥梁博物馆。重新开挖被填埋的社坛基河(今社坛基弄)、油车潭(今油车坛弄)、王家潭(今王家门前路、公园北路)、善善浜(今解放路)、北桥浜(今北桥浜路)、秀溪(今建国路、中行路、东栅路)、南栅河(今南栅路、公园南路)、斜桥河(今人民中路)、塘路港(今塘路)、星桥港(今星桥路)、染店浜(今公园北路)、塘东港(今朝东埭弄)等老镇区原有河道。搜集湖州农村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行将被拆除毁坏的古桥梁,集中迁建到镇区,基本恢复菱湖古镇旧有“七十二座半桥”的格局,让镇区的“小桥、流水、人家”与镇郊农村的100多座古桥交相辉映,将菱湖古镇建设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

湖州农村可迁建古桥列表

  

桥梁类型

始建年代

分布位置

报德桥

单孔石梁桥

民国十三(1924)年重建

八里店镇宜船湾工业区内。

青龙桥    

单孔石梁桥

道光十年(1830)重建

青山集镇北侧。

八字桥(永寿桥+永福桥)

单孔石梁桥

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

道场乡双渎村。

万福桥

单孔石拱桥

道光年间重修

道场乡双渎村。

太平塘桥

单孔石梁桥

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建

环渚乡万安村永安郑家浒自然村。

寿星桥

单孔石梁桥

民国十一年(1922)建

八里店镇北湾河桥西50米外旷野中,桥台已坍塌,只剩下桥孔。

吉祥桥

单孔石梁桥

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

八里店镇张家田桥西50米外旷野中。

白莲桥

开禧桥

三孔石梁桥

 

织里镇伍浦村西蒋溇自然村中。

盛稼桥

三孔石梁桥

道光年间重建

东桥村前浜自然村。

日明桥

单孔石梁桥

 

陆家湾村陆家湾自然村中间,沈宅思慎堂门口。

永福坝桥

单孔石梁桥

咸丰九年(1859)重建

常乐村姜王里村东南约100米处田地中。

里美桥

单孔石梁桥

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

织里镇轧村村齐家湾自然村东200米处田地中。

南河里小桥

单孔石梁桥

 

八里店移沿山村独市西河里自然村。村子已在拆迁。

丰安塘桥

三孔石梁桥

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

湖盐公路旁,和孚镇民强自然村西边。断桥,部分构件堆放在庙前。

永安桥

单孔石梁桥

清末

八里店镇紫金桥行政村郭家埭自然村东桑树地中。

龙头桥

单孔石梁桥

明以前始建

菱湖镇射中村三官田自然村中。被包进新桥里。

永安桥

单孔石梁桥

明以前始建

俗称费家桥。在菱湖镇射中村三官田自然村与莲花荡自然村交界处。被包进新桥里

莲花荡小桥

单孔石梁桥

明以前始建

菱湖镇射中村莲花荡自然村中。被包进新桥里。

积善桥

单孔石梁桥

 

菱湖下昂许联水东村。

(本表资料由湖州日报副总编辑谢占强同志提供。经该同志调查,目前全市农村有1500多座古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列为保护对象,在已经实地踏勘的600多座古桥中,已有上述21座古桥可以异地保护,随着该同志对湖州古桥考察的继续,这份名录将续有增加)

关于菱湖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可以迁建的古桥——盛家桥)
关于菱湖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被抛弃在田野里的开禧古桥的构件)

老镇区面积很小,只有0.72平方公里,这样改造以后,对居民的交通和出行影响不大。

㈢建设明清风情商业街。拆除重建或者改建河道两岸沿街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新建起来的店铺,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明清风情、水乡特色的商业街区。据调查,目前在菱湖镇人民路、建国路、中行路、东栅路、南栅路、小桥浜路、公园南路、公园北路、星桥路、北桥浜路、解放路等老镇区街道两侧,有402家工商企业,其中344户为个体户,58户为小企业。因老镇区商业凋敝,拆迁改造的成本和难度不会很大,应是可行的。

㈣建设名人故居纪念馆。动迁居住在孙在丰世德堂、王以衔状元厅、吴昌硕岳父家颐寿堂、章荣初三省堂、徐森玉故居、杨光泩祖居、任鸿隽祖居内的住户和单位,加以整治、修缮和布展,建设科举文化馆和名人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同时,在镇上相应位置,为上述名人塑像。

㈤建设地方文化展示馆。动迁明朝厅、陆鼎茂丝行、日军慰安所、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吴兴县委县政府办公旧址等历史建筑内的居民和单位,建设相应的文化展示场馆,如明朝厅可建成灯谜博物馆,陆鼎茂丝行可建成丝绸文化展示馆,日军慰安所可建成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警示教育馆,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可建成湖州抗战纪念馆,吴兴县委县政府办公旧址整修后可作为烟标展览馆等,供游客参观。建议重建菱湖历史上著名的龙湖书院。

㈥建设丝绸之路工业旅游景区。以浙江丝绸之路集团公司为主体,以章荣初创办的原菱湖丝厂(尚存工厂旧址和少数建筑)为基础,配合桑基鱼荡生态农业系统,建设集手工与自动化为一体,种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丝织、印染、丝绸服饰及床上用品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丝绸之路工业旅游景区。

㈦开辟水上旅游线路。菱湖是著名的水乡,以养鱼、种菱著称,在开发古镇区的同时,可以在镇周边水域大量种菱,建设捕捞和垂钓场所,开辟以采菱、垂钓、观光(尤其是古桥欣赏)、水上餐饮、水乡民俗表演等为活动内容的水上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旅游业。

四、   菱湖古镇开发的对策建议

上述美好蓝图要变成美好的现实,需要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思想和真抓实干。建议市委、市政府把菱湖古镇开发作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市本级旅游业的重要工程来抓。南浔区委、区政府要把这项工程作为平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的大事来抓。菱湖镇委、镇政府更要把这项工程作为发展经济、传承文化、改善民生、摆脱落后、建功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组织好、实施好。

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㈠划定保护范围。建议将上述0.72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划定为菱湖古镇保护区,冻结工程建设和户口迁入。

㈡制订开发规划。由南浔区和菱湖镇政府联合组织实施对菱湖古镇保护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组织规划编制工作,委托高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详细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分步实施。

㈢整治生态环境。关闭和搬迁污染企业。目前,镇上最大的污染企业菱湖化学厂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关闭,治理环境污染的任务相对较轻。另外,大量种菱也可治理水环境,改善水质,局部恢复其原有的水上生态系统。

㈣成立协调机构。成立由南浔区委、区政府牵头,市城建、宣传、文化、国土、财政、旅游、国资、公安、工商等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合力推进菱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㈤组建开发公司。组建菱湖古镇开发有限公司,由政府控股,吸纳民间资本,并争取如上海文广集团、浙江卫视集团、宋城集团等等大城市大企业入股,共同来做好这篇文章。

㈥出台扶持政策。菱湖古镇开发,事关湖州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大计,需要政府在财税、工商、土地、金融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给予大力的支持。

㈦争取群众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将菱湖古镇保护开发的意义、价值及对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的好处向菱湖群众作广泛、充分的宣传,争取广大群众对这项惠民工程的理解、支持和热情参与。

㈧征集文物传说。广泛征集与菱湖有关的历史文物和民间传说,为未来的古镇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