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公司法的目的,是收税

(2024-02-22 14:10:25)
标签:

房产

文化

时评

分类: 财经评估

原创 曹多鱼

新公司法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条例很多,不一一赘述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求公司注册资本 5 年内须缴齐,这一条出来后,基本卡死了很多小企业的路。

大概讲下这是个什么事吧。

之前办公司,虽然有注册资本要求,但这个东西没啥硬性要求,你想填多少就是多少。

只要胆子大,你一个皮包业务也能奔着几个亿的注册资本走,只要把实缴年限填的久一点就行。

比方说弄个几十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两回事了,自然也没有人管这个事了,这也是配合当时全民创业口号的一个政策。

但现在,不行了。

1

我先讲一个注册资本这个事有啥用吧?

一个点在于门槛,很多生意都是看门槛的,特别是对于部分行当的企业来说,他是要筛选合作对象能力的。

跟现在企业招聘一个性质。

现在一放出招聘公告,瞬间就能投来几万份简历,简历这么多,你不可能一个一个看下去,只能先筛选一遍。

非985,非211,非双一流,直接就pass,这样瞬间工作量就减少了。

注册门槛就是干这个的,企业找合作对象,先看这个,注册资本一千万以下的企业,直接不看了。

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没有资金实力,还想接有门槛的生意,不好意思,不行了。

另一个点在风险。

现在企业破产的也越来越多,玩不下去也很多,走到破产清算的阶段,就算打官司打赢了,法院去执行,也会发现没啥可执行的渠道。

这公司,看上去华丽,但实际就是一个空壳,没啥底子。

但要是资本实缴了,这个风险看上去就被规避了。

大家乍看上去,这样搞,是不是还挺好的?

但问题是啥吧,这俩东西实际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实操过程中,有太多办法绕过这些东西了。

2

先说门槛这个事。

这个事,基本是不存在的。

注册资本要是真碰到有门槛的业务,也没事。

因为在以前,注册资本虽然要求实缴,但那个时候,也没有人真老老实实缴这个钱。

跑流水就行了,找对应的人或者公司借点钱玩过桥,注册的时候把钱放进去,然后再把钱给抽出去还给对应的资金公司就好了。

当然,硬要说,这操作是违法的,毕竟这样搞跟抽资没啥区别了。

但怎么说呢?

法务是法务,实操是实操,实际公司运行,如果就一个股东,我自己倒自己,怎么干,也不存在被监管的可能,所以之前开公司,大家都是这么玩的。

注册资本实缴这个事,只是促进了垫资业务,增加了创业成本,照样反映不了实力。

能给到方便的,只能是那些放高利贷的公司。

然后再说风险。

风险这块,也基本上没啥影响,因为就算是有了实缴资本,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因为还不还的权力,在企业主这里。

说到底,现代企业就是按照认缴资本承担责任,但债务的底线是无限的,如果真有什么实缴风险就能帮助投资者承担风险这档子,也不会有恒大的破产了。

所以这两个考虑,不太成立。

3

其实这波影响最深的,应该不是企业,而是没有资本的人。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干什么最挣钱呢?

很简单,货车最挣钱。

因为那个时候货运行业是一个空白,只要你去干货车,你来来回回跑一个月最起码几万块。

但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去选择创业,不会选择去干货车司机。

为什么?

因为那个时候买货车的钱你掏不起。

那个时候大家不是不知道干货车这种重资产项目最挣钱,但问题是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根本干不了这个事,你没有原始资本积累,你就没法去干这个重资产的项目。

很多人的第一桶金没那么干净。

你在网上看那些名人传记,那些人会告诉你他们第一桶金怎么来的,他们说去银行贷款去搞这些重资本行业。

你想,那是普通人吗?

那是权力变现。

没有关系的普通人怎么办?

只能靠贩卖信息去挣钱。

那年代白手起家的人只能搞销售。

就是你发现两个地方,这个地方卖的便宜,那个地方卖的贵,然后你去中间做二手贩子。

你去那边拿业务,然后你找代工厂帮你做,你只有通过信息差赚钱,你空手套白狼,你靠走销售,你才能挣第一波钱,这就是普通人创业的唯一选择。

你没有原始的资本积累,你不可能上去就搞那些重资产项目,你只有靠信息差去赚钱,你就没得选。

你给那些人提供一些服务,比如说你提供咨询服务,提供这样的、那样的服务,你做的这些事是信息导向的,而不是资本导向的。

大家不理解这个事情,我举个例子,什么是资本导向?

就是你需要开个厂,你需要前期的巨大投资,这就是资本导向。

信息导向就是你不需要投入任何的资本,你只需要投入信息,就是你通过信息差来赚钱。

在改革开放那会儿,最挣钱的肯定是高资本投入的,因为资本投入的话,你的利润更高,但是对普通人来说,你能够上升阶层的只有一个,就是靠着信息差赚差价。

记住,你只是普通人,你没有好爸爸。

4

靠信息差赚钱不是个坏事。

你靠着这个信息差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赚钱模式,之后再开始进行生产端的,然后后续再进行招商引资,哪怕是走资本市场的都可以。

信息差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桶金来源。

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事,如果要去做公司的话,要求你先给到一定注册资本,那会是什么情况?

当然,理论上讲,现在一块钱也可以开公司,但问题也在这里如果对一个成熟的公司来说,他看到你的注册资本只有一万块甚至十万块,人家凭什么选择相信你呢?

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沉浸了多年,当然不需要看这些,但如果你是这个行业的新玩家,你身上就这么点注册资金,又凭什么让别人选择相信你呢?

这就是门槛的差异。

大家也不要觉得这就是回到最初的样子了,不是的。

因为事情是这样的。

2013年前企业联网数据还不算多,那个时候,企查查天眼查看一家公司,还不算方便,更多的时候,企业考察合作方是要线下去看的。

我不去线下考察你几次,我根本就不相信你有这个能力跟我合作。

但现在这个逻辑变了。

现在一切数据都很清晰了,就算再不靠谱的公司在考虑合作方的时候也会尽可能查一查性质。

一查,霍,几万注册资本,直接合作就没戏了。

当然大家也别想着这会帮大家规避什么关系户这档子的合作公司。

不可能的,这些关系户合作公司,有太多办法绕过这些限制了,这种模式能阻拦的,就只有中小公司。

现存的公司数量一定是会下降的。

5

你去看后续的影响,可能会有个疑问。

是上面不知道这情况吗?

为啥知道这个情况,还要这么搞?

原因在税。

随着公司法越来越严,就不太会存在那种僵尸公司了,所有还能存在的公司,都是有产出的,都能干。

把公司数量厘清后,就可以看税务了。

还是那句话。

随着土地财政的消散,间接税为首的财政收入必将难以为继,后续对市面上还存在的企业,必将给到更多的税务压力,过往那种靠着各种渠道规避税务的操作,也会越来越少,难以为继。

是时代走到了当下,不过不是全民创业时代没了,而是经济黄金时代过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