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异域梦
——专访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胡显耀教授
人物名片:胡显耀,重庆人。200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6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方向博士学位。2005-2006年在英国Salford大学任访问学者。2008-2010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2年于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任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13-2014年在英国Lancaster大学语言学系任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致力于财经、儿童文学和科普著作的翻译,出版译著3部。
对于任何一个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并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老师,必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魅力何来?无外乎“才”“情”二字。
才:学者探寻异域风情
单就专业素养而言,胡老师的才气足以让人赞不绝口。毕竟“没有三板斧,休想进外院”。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没错,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作为学者在英美的探访岁月,对胡老师来说不仅仅是美好的,所谓“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如今更具才气的他。
第一次去英国时,他还是一个懵懂青年。流逝的岁月,模糊了记忆,但那一扇扇雪白的窗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胡老师笑笑说:“当时我去的是曼城(英国第三大城市),刚到那的时候,我其实挺惊奇的,到处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回忆渐渐模糊着视线,胡老师接着说:“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英国人极为重视历史。即便重工业大多都已转移,但这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建筑仍被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来。在这里,你不难发现,这些古老建筑的墙角下都有一块‘奠基石’,上面记录着该栋房子的建造时间,上面镌刻着的十七十八世纪的字样,深深烙在了我的记忆中。我知道,这是对历史的尊重。英国人除了会每年给窗户刷漆,更有着一个令人称道的好传统,每个先进门的人,总会为后面的人扶着门,或者是确保没有来人了才将门关上。此举虽微,但也是全民基本素养高的充分展现。”(注:英国的门大多数是很重的弹簧门,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风很大。)
一个人在外漂泊总是孤独又辛苦的。第二次到英国便是和妻子小孩一起。胡老师说这次重访的感受大体可以用“严谨”,“壮丽”来概括。严谨,则是就英国人的民族性而言。不论是对于文物的调查考证,博物馆的陈设摆放,还是超市里精致的商品标签,精确的产品信息,都无一不反映着英国人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壮丽,那便是秋天的苏格兰高地,就像一颗外星球,美得难以比拟。
另一次旅行是和家人一起的美国之行。“那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她的包容性、创造力是其他任何国家至今无法达到的。”胡老师激动地说,“你无法想象那些国家公园的景色是有多么的动人心魄,壮丽的原始风光也有着直击心灵的魔力。无独有偶,美国的社会包容性也是很大的。不仅是民族的融合,更是种族的融合。这是一个对于‘少数主义’、‘歧视’等十分敏感的国家,特别是在学校,他们还针对亚裔学生等专门划分了招生比例。美国人的创造力是令我惊叹的,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每到讲座的提问时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举手,在中国,大概是罕见的吧。”
情:游子终恋故乡山川
从最初作为本科生在西大外国语学院就读,到如今成为西大外院教师团队中的一份子,期间二十余年,他已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西大外院对于他而言是一个游子渴望的怀抱,一叶扁舟期盼的港湾。采访中,胡老师有一句话让笔者感触颇深,他说:“我不知道我是否能表达清楚,但,你知道吗?恍惚间,我能感觉得到,我的根在这里,我是属于这个地方的。从重新站在这儿的刹那间,她所给我的亲切感,我都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当话题转移到教育时,他感慨道:“英美国家是十分重视孩子个人隐私的。在中国,你是很难想象家长会会持续一周吧,”他打趣道,“对于小孩,没有过分的表扬或批评,并且坚信每个小孩都是special的。”当谈到给同学们的学习建议时,胡老师说:“撇开那些老生常谈的话,我认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克服内向,作为语言学习者,从‘表达’和‘听取’突破,勤加练习,学会使用,才是根本;二来便是阅读,不管是从书本上索取知识,还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尺讲台,胡显耀教授凭借对教育工作的热忱,关爱着学生,传授着智慧。清代学者张潮曾说:“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时光荏苒,永远不变的是胡教授坚持着的原则,他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着作为一个教师的人生价值。
在此,特别感谢:夏云老师的引荐以及胡显耀老师百忙之中仍抽出时间接受此次采访。
http://ww4/large/de388f9agw1er8n1uugfoj21kw0v5ne5.jpg故乡情
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