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婚姻心理咨询【挽救婚姻】“我”快把老公折磨跑了!
(2016-06-28 18:16:29)
标签:
婚姻心理咨询挽救婚姻婚姻拯救薛连福如何挽救婚姻危机 |
分类: 咨询案例 |
§情景再现:
小欣,30岁女性,性格敏感细腻,情绪化。老公性格随和,事业心很强,踏实稳重。小欣在工作上也算用心,能力很强,但是情商较低,说话直,情绪都写在脸上,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心胸不够开阔,有点事就容易走心思。情感发展一直不很顺利,认为从小喜欢的男生却喜欢自己的好姐妹,而喜欢自己的男生又看不上眼。大学毕业后和一中专男生交往,同居两年因其安逸不上进主动分手。后来多次相亲大都看不上对方,最后一次经长辈介绍交往一段时间,但因厌恶对方母亲过分干涉等原因又主动分手。后来主动追求单位一同事并交往,期间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一年后结婚。婚后老公自己创业经营公司,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小欣总埋怨老公陪自己太少,不懂浪漫没有情调。交往时就一直担心害怕其他女人“觊觎”老公,婚后不安全感丝毫未曾减少,各种控制和防范的手段,不然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每次大吵之后都是小欣提出离婚,事后又非常后悔央求老公不离婚。几年下来老公被折磨得精疲力竭,身心俱疲,对小欣尽是厌烦、厌倦甚至厌恶。小欣感到非常痛苦,感觉患得患失,害怕失去老公,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怀疑和怨气,自己也意识到是在不断地“折磨”老公,讨厌这样的自己,故单独前来咨询。
§内心解读(部分节选)
1.歇斯底里、“死”本能
小欣家庭条件不好,从小就懂得节俭,也从不主动要什么。很聪明,学习优秀,讨人喜欢。父亲极度情绪化,脾气暴躁,稍不顺心就对小欣的母亲动手,小欣对小时候的印象就是妈妈身上一块青一块紫的。到了青春期极度叛逆,和父亲关系非常紧张,只要爸爸欺负妈妈,小欣就会站出来维护妈妈,每次都是妈妈哭着央求小欣不要闹了,小欣骨子里看不起软弱的母亲。
在小欣心里,父亲是一个任意妄为、情绪反复无常、不顾别人感受、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什么都得顺着他的心意,身边的人都得迁就他,他说的都是对的,非常的自我中心和自以为是,只要爸爸在家就感觉气氛十分紧张和压抑,有时候一察觉到爸爸脸色不对,自己连大气都不敢喘。其实小欣很多时候直接对抗父亲都是“豁出去了”的心态,是在极度惊恐之后的歇斯底里似的发作。
小欣不知道她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越来越像她最痛恨的父亲。越是讨厌一个人,你就越会变成他的样子。客观地讲,父亲身上令小欣厌恶的特质,小欣身上都有。而在后来的几段恋爱交往中这种内在的模式不断重复和强化,在婚姻关系中则是以一股“破坏性质”的能量冲击着夫妻双方。小欣自己也总是隐隐感觉身体中有一个几近于毁灭性的力量驱使着自己,尤其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事后冷静下来感觉当时自己就像着了魔。后期通过催眠小欣可以“看到”这股力量异常强大无边无际,感觉很原始很混沌,很深很暗看不清,很凶猛甚至残暴,仿佛想要毁灭掉一切。在意象对话中这个形象咆哮着“为什么这个世界不回应我?”,接着转化成一个小婴儿躺在摇篮之中,身处阴森恐怖的森林之中,周围很黑很暗,没有一个人,小婴儿哭着喊着,声嘶力竭……而后又转化成原来的样子,但没有起初那般凶残了,它嘴里念叨着“我想回家,这里的一切都太陌生了,我想回到我熟悉的那里”……
这股能量背后隐藏着恐惧、惊恐、被遗弃、绝望、怨恨、不公平,这只是各种压抑的巨大情绪感受以人格化的形象呈现出来而已。实际上小欣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造成这个幼小的孩子物质上、心灵上和精神上的太多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小欣懂事不争求但不代表她没有需要,只是现实条件无法满足,于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内心的声音其实是“为什么我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为什么我不能有需求?为什么没有人保护我?为什么没有人呵护照顾我?”怨恨自己的家庭,怨恨有这样一个父亲,怨恨自己的出身如此卑微,怨恨老天爷如此不公平的对待自己……
而这股内在的能量一直在“寻找”现实对象,一个可以将这隐含的一切投注上去的具体的人。简单地说,未被满足的压抑着的需求要被不断地补偿,这就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满足小欣的各种需求。交往的每个对象都是如此,小欣的老公也是如此。小欣还不懂得爱是什么,她还轮回在强迫性重复当中,想要填补上儿时到现在的各种空缺。但是欠缺的太多了,以至于什么都想要,所有的一切都想要填补。而“什么都想要”是最不可能要到的,先不说对方不愿意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即便假设愿意满足一切,受限于实际能力也是不能实现的。所以这就是小欣的“痴心妄想”了。
并且当小欣得到了A,她并没有感受到得到的快乐,而是瞬间又想要得到B。于是B得到了,还没来得及体验拥有B的快乐,就立即欲求着要得到C……因此,已经不在于得不得到了某个欲求的人事物了,而是只要完成不断地欲求着、追求者、想着要着这个过程本身就对了。这就是佛家说的“我执”,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某个具体的事物,而是通过外在的境,让“我”不断地运作着、作用着,“我”就可以不死。而小欣内观到的那个混沌的形象就是“我执”的一种人格化呈现。
这种对自我的执著执念,会让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视自己为上帝,但别人都是自己的奴仆,得为自己服务,否则对方就罪该万死。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无意识当中都有这个原始成分,只是绝大部分人没有让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土壤。如果说恋爱中的对象只是让小欣“小试牛刀”的话,那老公则是让她“大显身手”的投射对象。
之前几段感情的失败,表面上看起来是挑剔对方某些原因,实则是小欣在无意识地“嗅到”对方无法满足自己很多需求或者不愿意满足以至于会造成她自我评估到的潜在伤害之前,小欣主动甩开对方抽离出来罢了,她压根一点就不爱对方,只是个游戏而已。到了老公这里,所有潜在的情结几乎全部被唤醒激活了。客观地讲,小欣的老公这个人是最能包容和相对最接纳她的很多阴暗面的,所以老公对小欣更接近于爱的程度,而小欣对老公依旧是依恋、占有、控制和支配,是可以发泄自己怨恨不满情绪的对象,甚至是可以不断满足自己各种需求的“玩物”罢了。只是小欣自己会合理化地理解为这是因为在意对方,心里对对方割舍不下甚至觉得自己非常的爱老公。
2.
其实小欣自己从来都没相信过自己会遇到一个爱自己的男人,尽管她极度渴望。通过精神分析等过程,小欣自己的一段原话“我不真的相信他爱我,我不认为自己有这个好命,我害怕他会离开我,我从来都不相信自己值得遇见这么好的男人,所以我拼命地破坏,折腾,作死,直到把他折腾跑了,就验证了他果然不爱我,我果真不配拥有好的婚姻……”
越是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的人,越是深深的自恋。为什么要自恋?因为自卑。只有夸大了的自我肯定,才能掩盖深度的自我否定。真正的自我欣赏和自我尊重是客观的如实的自我展现。潜意识的内容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是要让现实和潜意识里的信息一致起来就对了。潜意识里的信息是自己不好,那么现实中怎么可能好好享受幸福和快乐呢?一定会被驱使着制造出各种矛盾冲突和事端,亲手破坏掉一切,这样就证实了潜意识中最初的结论。
满足了这个需求,又出来另一个需求;没能满足的需求,就开始心生怨恨。于是怀疑、查手机、监视、跟踪,制造事端,开始挑事。争吵、情绪爆发,是矛盾冲突的展现。闹离婚,是制造戏剧性的高潮。真的同意离婚,被遗弃的恐惧又淹没自己吓到傻眼。总之,在潜意识的驱使下。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又一出的闹剧,痛苦着,享受着。
绝大部分的婚姻发展到这里,对方都会在折磨中“疯掉”或是“逃跑”,然后剧情宣告结束,又一个婚姻悲剧产生了。极其幸运的是,小欣后来不自觉的感觉到哪里不对了,是自己身上不对劲,于是选择接受心理治疗的手段来调整自己,而不是强求再改变对方;幸运的是,小欣老公的成长经历还算健康,相对的不会被小欣的投射严重拖下水,所以还有的挽救。
和之前交往的对象相比,老公是属于比较愿意来满足小欣的很多需求的,只是有时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超出负荷没办法了。而小欣也感受到在老公面前是安全的,是不会被侵害的,所以才会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其实骨子里也是想看看“你到底能对我好到什么程度?你到底有多真心爱我?”,就是这样的冒险试探,往往把对方推得越来越远,因为对方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他的实际需求。再好脾气好欺负的人也是承受不了的一天。
……
§咨询部分节选
1.选择新的解释,打破幻象
人的头脑是一个接收信息和转换信号、解码后再输出信息的装置。装进去什么信息,就会自动生成相应的结果。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经历、情绪感受、行为等等,这些信息好的坏的、快乐的痛苦的都有。而小欣最初接收到的外在刺激太强烈了,以至于很多情景定格在很多真实需要无法被满足带来的压抑和绝望中,定格在父亲对妈妈下狠手的惊恐害怕中,定格在童年时不被喜欢的男生追求导致的内心不甘和屈辱上,定格在跟一个中专生同居的自甘堕落上等等……每一个定格都是一个情结,一个个系了死扣的疙瘩,然后把从小到大的这些悲惨的情节挑出来,一张胶片接着一张胶片地集中放在一起播放,就串连成一部小欣的生活悲剧。
而其他那些美好的情节或是中性的画面,就都被过滤筛除出去了。其实小欣的父亲是非常疼爱女儿的,当然父亲有他自己的问题。上学时小欣有好感的男生也并非小欣想象的那么美好,并且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点,只是小欣不符合他们需要的点而已,并不代表小欣很差劲。很多经历一经小欣的思维模式出来之后,就自动剔除了积极的方面,放大了消极的那些点,点连成线,线又连成面,最后被小欣硬生生地歪曲曲解了真实的客观的世界。可以说,小欣从未真实地被活过,活着的只是她那主观的幻象世界。
2.分离容器和装进容器里的东西——静心
正如你的手不是你,你的头脑当然也不是你。你的思想不是你,你的情绪也不是你。部分怎么能代表整体?这些器官和这些心理表现都只是你这个人的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已,但它们都不是你这个完整的人。这个生命,是一个更大的容器,既然是容器就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容器从来都不会拒绝装进来什么。剩下的都是装进容器里的东西,包括你的思想和情绪等。小欣“看到”的混沌形象不是小欣,只是小欣当中的某些特质的聚集呈现。如果不能分离开容器和容器里面的东西,误把里面的东西当成容器本身,就会被那些想法念头驱使着,那么念头想法就被赋予能量,霸占了主人的位置胡作非为。
你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这不是你知道了不对就算完事的,因为你知道的都被那个“魔”(容器里的东西被赋予了能量)吸收走了。这需要修炼、需要静心、需要学会分离。小欣也是在不断地精神分析、内观、觉知等一些列实践中,逐渐地看清楚和学会分离开的。小欣内在的心魔降服住了,才知道一直活在自己制造的“幻境”中,也才能逐渐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老公,以及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