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科学的棋类用时规则-加秒制

标签:
跳棋比赛用时加秒制时间 |
分类: 跳棋简介 |
介绍下国际象棋奥赛的用时规则,加秒制,每方有固定的时间,同时每走一手棋还增加一定的时间。这是已故国际象棋奇才菲舍尔提出的用时规则,因此也称“菲舍尔加秒制”。这项用时因为其科学性,已经为绝大多数棋类比赛所采用。与围棋比赛常用的读秒制和包干制相比,加秒制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包干制用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所谓“时间打击”的界定,广州亚运会围棋混双赛赛场上甚至出现了朴廷桓李瑟娥“填子”的争议。在对方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故意下一些不合理的棋来消耗对手时间,这是包干制用时最大的症结。加秒制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加秒制也可以把比赛的时间限制在一个大致的范围之内,即使是围棋一盘棋也很少能超过400手。
读秒制确实可以解决填子乱下的问题,但同样也有弊端。以围棋为例,读秒制曾出现因为棋钟故障或者摁钟失误的超时争议,而且经常有棋手读秒要数到58,59才肯落子,而这一手往往是必然的下法。加秒制则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棋手可以把增加的时间用在关键时刻。另外有人提出循环劫的问题,一方可以利用循环劫无限增加时间,但对方的时间也会增加,并无太大意义,而且这个问题在读秒制中同样存在。
加秒制可以说适用于所有赛制的比赛,几乎没有缺点。包干制用时只是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赛事编排时间,而读秒制不过是当年日本棋赛为了限制比赛时间而提出的方法,都有各自的历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