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成长的内在密码》家长听后感
(2014-11-28 10:35:35)
标签:
育儿 |
解读幸福,快乐成长
解密孩子成长的内在密码
听王力波老师讲座有感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条无法折返的单行线,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决定孩子命运的隐形的翅膀。改变家庭即是改变世界,改变亲子关系即是改变人生。
听了王力波老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领悟“共同”的含义?
先来回顾一下王力波老师讲的孩子成长的五大天性:
第一,爱与被爱。培养爱心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让他从爱环境、爱老人、爱小孩、爱爸爸妈妈做起,积极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不能让自己的“自私自利”影响孩子判断。
第二,安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孩子往往给予的是过度保护。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我的过度保护,我的孩子过于胆小。没有针对孩子进行大胆的体验式教育,没有满足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跃动的好奇心。比如说水壶是烫的,怎么会是烫呢?我们应该在温度适中时让孩子触碰,这样孩子就明白了。
第三,连接。创造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团结关系。
第四,独立自主。萨提亚女士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了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从萨提亚女士的观点来看,孩子现有的问题都是父母亲手酿成的。孩子没有独立自主意识,是父母早早地把它压扼在摇篮里,做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替代了。替代的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放学后接书包,呵呵,这确实是小视眼大问题。孩子无法成长,穿衣穿鞋都为之代劳!我们期待着孩子的独立自主却又用行动为他们包办着所有,这岂不是南辕北辙吗?这种庇护下,孩子如何独立自主?让孩子们适当做做家务吧,做不好也要让他们做,重要的是让孩子开始独自体验,给孩子们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
第五,自我价值。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浅陋的认知中了解的生理营养,还有绝大部分家长不知道的,能对孩子一生的成就造成重大影响的“心里营养”。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可是我们也许不知道,原来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他们也需要这些不同的心里营养。孩子在0-3岁,妈妈最好的功能就是给孩子安全感,你的情绪稳定,你的孩子就会有安全感。所以妈妈要保持心平气和、心态淡定。等孩子到了4-5岁时,他所需要的心里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时候,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妈妈。在信任级上,父亲的肯定要比母亲的肯定比重大。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也更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里营养是:学习、认识、模范。去肯定他、赞美他,他自然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去学习,探索新的东西。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做家长的日夜奔波,忙碌操劳地追逐着不快乐,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孩子耳濡目染,也在潜意识里过着不快乐的生活。
与孩子一同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与孩子一同成长。
首先,要时时刻刻营造家庭和睦的气氛。王力波老师当场给我们演示了孩子在父母争吵下的种种表现,看得出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家庭是孩子眼中最温馨的港湾,也是唯一的心灵栖息地,我们不可以将避风的港湾变成解决问题的场所。我们喋喋不休地争吵,给孩子的直接感觉就是他是多余的,我们不爱他。
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心里懂得责任的重要性。
第三,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思想,尊重个体发展。用真情与孩子进行交流,你会发现,其实较大人而言孩子更加坦诚,更讲诚信,更懂得宽容。
第四,换位思考。孩子在无意间将水撒了一地,你准备火冒三丈时,是否首先考虑一下他无意识的举动有什么样的原因?不要一声怒吼、一巴掌打下去,那会打掉孩子所有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成长的一个过程。父母学习了、成长了,孩子也自然而然地成长了。如果我们在自以为是的观念里不懂得与孩子沟通,那就应了那句老话:小小舍不得,大了出不得!
孩子们都是一个个纯洁善良的天使,需要我们的引领才能飞向成功的彼岸。让我们在心底种植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与孩子共同成长。最后祝我们大家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萨提亚讲座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能动的,有潜能的。我的孩子能做她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一、父母要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与孩子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
现在有很多的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者为了贪图轻松,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关键是没有掌握沟通的技巧,孩子不听话,父母揍一顿孩子就听了,那并不是真心的听、是害怕的听,是屈服的听。我们一定要从孩子的内心出发,找到相互间有效的沟通方式,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二、要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三、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当父母的该放手时一定放手,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一定让她自己解决,父母不要插手。让孩子从小学会承受挫折。世上没有谁能一翻风顺,受到挫折后,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教她如何战胜挫折,不要放弃,从哪跌倒的从哪爬起来。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不要总是害怕、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行。让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也是给她一次锻炼的机会,从中找出不足。久而久之,孩子就拥有自信,一但有了自信,孩子就有了前进的力量。
四、相互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首先是要学会互相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给她谈心。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小看她们,她们有时的话语和想法会让我们对孩子有全新的认识。因此,需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随时了解孩子的心声,成为她们最知心的朋友,给她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我们平时要尽量抽时间陪陪孩子,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交流,倾听她的诉说,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她做自己做喜欢的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问好多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解答,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偶像。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蕴含情感,凝结智慧,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发展的教育方法。此外家庭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孩子成长的道路很漫长而且很并不平坦,作为孩子的母亲,我希望我的孩子过得健康快乐,相信这也是天下每一位父母的心愿。
以上是我在听完这堂讲座后对孩子教育理解中的一点感受,当然这几点是不全面的,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还要多想办法和多总结,争取做得更好更全面。
二年级三班
2014年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