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脏六腑的功能

(2016-11-27 16:52:42)

(二)脏腑的功能

1.肝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与人体筋的功能密切相关。肝的健康程度通过手指甲和脚趾甲的外观来判断。此外,肝与胆囊直接相连,它们互为表里。

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运行三方面。此外,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

2)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的濡养,则产生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此外,肝血充足,则指(趾)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指(趾)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2.心

心居于胸腔,横膈膜之上,有心包(所谓心包,是心包络的简称,又可称“膻中”,是指包在心脏外面的组织,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代心受邪。如热病过程中如出现高热、神志昏迷等病症,中医学就称之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的健康情况可通过舌、脸面的外观表现来判断。此外,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旺盛,才能维持血液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心气不足,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诸多病变。

2)心主神志。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我们常说“此人显得很神气”意思就是说这人的生命外在整体表现旺盛;狭义之神,即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变化而显露出来,所谓心“其华在面”就是此意。如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如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发白、晦滞。此外,心“开窍于舌”,如果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红润,舌体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如心神志功能异常,则常见言语不清、食不甘味等。

3.脾

脾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的健康情况可通过味觉、嘴唇颜色以及身体胖瘦来判断。此外,脾和胃互为表里。

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人体健康。反之,若脾脏虚弱,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感觉倦怠形体消瘦等。

2)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一是指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送至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再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指脾能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若脾脏虚弱,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还可能引发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久泄脱肛等症。

3)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行于脉内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症状,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并伴有其他一些脾气虚弱的症状。

脾的健康状况可通味觉和嘴唇的外观来判断,因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及食欲是否正常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关联。脾健则口味和食欲都正常;反之,若脾虚弱则可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密切相关。口唇的色泽实际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现;脾健嘴唇红润否则脾弱嘴唇晦暗。此外,若脾虚不健康,还会造成人体肌肉组织营养不良从而导致人体逐渐消瘦或肌肉松弛不实等。

4.肺

  肺居胸腔,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并通调人体内的水道。肺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鼻子、皮肤、毛发的状况来判断。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1)肺主气。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若肺受伤而功能异常,可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顺等呼吸系症状。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气的作用,可影响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出入运动。

  (2)肺主宣发肃降。肺的宣发一是指通过肺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卫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于皮毛,以营养身体滋润肌腠和皮毛。肺的肃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发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3)肺主通调水道。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对于体内的水液代谢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则水的输布、排泄就将受到阻碍,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

如果鼻子通气功能正常、嗅觉灵敏则说明肺的功能较为正常。肺的某些病变,经常可伤及到鼻子的功能,使之产生多种病理表现,如鼻塞流涕,嗅觉功能失灵或鼻腔出血等。皮毛是身体之表,如果肺气虚弱则常见身体无力经常自汗,或因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

5.肾

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脏里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肾被称之为“先天之本”。肾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肾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耳朵的听力、大小便、骨骼牙齿以及头发反映出来。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中,先天之精乃是指从父母继承的遗传物质,后天之精则是指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就说:“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2)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人体水液代谢紊乱。如阖多开少,可见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则见尿多、尿频。

3)肾主纳气。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的作用,从而保证人体内外气体能够处于正常交换的状态。中医理论认为,只有肾纳清气才能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故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顺畅。如肾虚不能纳气即所谓的“肾不纳气”,可出现呼多吸少或吸气困难,稍有运动则呼吸急促等症。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藏精的营养。肾虚弱就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凡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等异常生理现象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甚至排泄粪便也与肾有较大关联,肾虚弱则可致肠液枯涸而造成人体便秘,或者导致脾失温煦而造成大便糖稀,肾气严重虚弱的话甚至可导致久泄脱肛。肾主骨,凡是儿童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均由肾精不足所致。此外,如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也多属肾精不足或者血虚的症状。

6.六腑的功能

1)胆。胆又属于奇恒之腑,是六腑当中最重要的器官。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中医学认为,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生成和排泄异常,影响到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可出现多种消化不良症状。

2)胃。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容纳于胃中的饮食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之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如果胃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食少,消化不良或胃胀胃痛等症状。此外,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才能最终确保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小肠。小肠位居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把食物的营养物质留下供人体利用,糟粕物质传导给大肠。

4)大肠。大肠居于下腹中,上接小肠,下接肛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的这一功能是胃的降浊功能的沿伸,同时与肺的肃降功能关联密切。如果大肠功能失常,则可能出现大便不成形、便秘或便脓血等症状。

5)膀胱。膀胱位于小腹中,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其浊者下输于膀胱,并由膀胱暂时贮存,当贮留至一定程度时,在膀胱气化作用下以排出体外。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完全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膀胱的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表现与肾功能失常表现类似,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尿不尽,或者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

6)三焦。三焦是中医学上一个特有的虚构的脏器器官,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子宫)等。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有通行元气和承担水液运行之道的职责。

(三)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五行学说也常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利用五行学说,根据一个人的外部形态就可判断此人的健康情况。例如,面色发青,喜食酸食,则可初步判断为肝功能失调;面色发红,口中苦,可判断为心火旺。又如,四肢痉挛、有抽风表现,根据五行学说归类应属木病,与之相对用的人体脏腑则应为肝部出现了病变;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相关病症,可判定为肾功能失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