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日本漆器中的“莳绘”技法

(2015-01-09 12:16:52)
标签:

日本漆器

日本文化

莳绘

螺钿

京都漆器

分类: 日本漆器

    “莳绘”在中国称为识纹描金,是先以稠漆堆起花纹,然后再用金彩描绘。它是受了中国描金漆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的描金漆器。螺钿工艺诞生于日本,中国宋代有“螺填器本出倭国,物象万态,颇极工巧,非若今市人所售者”的记载。螺钿漆器,即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平安时代(794~1192年),日本特别追求莳绘和螺钿。此期为研出莳绘。在黑漆地上磨研出金银粉的强烈光辉和梦幻般的莳晕效果,使贵族们为之着迷,在日本工艺史上形成了一个高潮。

   “莳绘”到底是个什么技法,竟有如此魔力?莳绘是在漆器表面以漆描绘纹样图案,趁未干之时,散洒金银等金属粉,使其附着于漆器表面的技法。

       莳绘主要有“平莳绘”、“高莳绘”、“研出莳绘”、“肉合莳绘”等技法。

      平莳绘是将图案纹样描绘于漆器之上,趁漆未干时撒上金属粉,拂拭掉多余的金粉,待干燥后在纹样部分施漆、打磨的技法。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晚期,多用以表现线条的优雅。

       高莳绘是在漆器表面营造出立体感,同样在突起部分描漆洒粉再打磨,使漆器工艺丰富而立体的突破技法。

       研出莳绘则是最早奈良时代出现的技法,先在漆器表面描绘纹样,之后在全体表面再施以漆,待完全干燥后用干燥过的木炭研磨出莳绘的金属层,这种研磨是莳绘的主流技法,也使漆艺达到鼎盛时代。

       肉合莳绘是在高莳绘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技法,突起与平地相互并用,在表现山峦浮云上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许多。

       除“莳绘”外,螺钿、沈金、平文、雕漆等也都是漆器的常用技法。螺钿是于漆器表面镶嵌贝壳的装饰技法,常与莳绘技法结合使用装饰。螺钿片所用材料主要有鲍鱼壳、珍珠蚌、夜光蝾螺、白蝶贝、珠母贝、琥珀、玳瑁等,有时也在贝壳上进行花纹雕刻。而沈金则是在漆器表面篆刻划出金色线条、细点的装饰技法,是取让金粉沉浸于刻纹之内而得名。在漆器之上用针或雕刀刻出线条或细点进行纹饰,刻痕内填金漆,或贴金箔、蘸敷金粉后轻击,使金箔、金粉深入刻槽,花纹遂呈金色,表现出漆器立体纹路,显露流畅又不失沉稳之美。平文与螺钿相似,取金属纹样贴于漆器表面,施漆后进行研磨,使纹样部分的漆剥落后呈现出平滑图案的技法。雕漆顾名思义,需数十回漆涂重叠,使漆器表面形成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的技法。使朱漆称“堆朱”,用黑漆则为“堆黑”,倘若各色层叠,雕刻出来五彩斑斓也别有另番趣味。

 

http://s12/mw690/0043AXRqgy6P2DTJiC7ab&690

八桥莳绘螺钿手箱 尾形光琳作 国宝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八桥莳绘螺钿手箱”由琳派艺术家“尾形光琳”设计,两层砚盒上置砚与铜壶下储纸,依“伊势物语”第九段“八桥”的场景,鲍鱼贝镶嵌燕子花,叶茎采“莳绘”。板桥用经蚀后的铅板,以求质感,桩基用银板。巧妙之于,内描黑、金水纹,桥上下之景随着开盖而呈现,光琳的纤细感性与缜密计算之作以及莳绘的运用恰到好处且妙趣横生。

       莳绘的纹样图案,多以自然景物与花草装饰,表现出日本的美意识。山峦、流川、花鸟等都一一体现着日本特有的审美趣味。”漆器用具即使有损毁亦可进行修补再生,泛出的优雅光芒散发出独特魅力,无声书写着可传世万代的传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