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香港潮剧之演员篇——名角荟萃,各领风骚(二)

标签:
转载 |
http://s6/bmiddle/54260247ge0f95abeab15&690
上世纪50、60年代潮剧电影盛行时期,香港潮剧在诞生两个小生王的同时,也炒红了一批名旦。主要是和陈楚蕙搭档的曾珊凤、方巧玉、陈丽丽,和庄雪娟搭档的丁楚翘、石玲。
曾珊凤是早期和陈楚蕙合作最多的演员,红极一时。她和陈楚蕙合作的潮剧电影《碧玉簪》《严兰贞》《四告状》,轰动东南亚,是经典之作。陈楚蕙上世纪90年代自组楚蕙潮剧团到东南亚演出时,这几个戏都被优先选中搬上舞台,并受到观众的继续热捧。90年代末大陆大量出版潮剧VCD的时候,也挖掘出版了她和陈楚蕙主演的潮剧电影《美人蟹》《李子长活画》《真假金牡丹》,让这个早期的名角进入新一代观众的视野。
方巧玉和两个小生王都搭档过,和陈楚蕙搭档的时间更长。她在东山影剧社和庄雪娟等搭档拍过《滴水记》《刘明珠三审玉芝兰》等20几部潮剧电影,后期主要和陈楚蕙搭档,先是搭档拍电影,后是搭档舞台演出。她和陈楚蕙、张应炎,是香港“长寿班霸”新天彩潮剧团的铁三角,也是品牌保证。她的代表作非常多,主要电影作品有《红鬃烈马》《扫窗会》《洛神》,主要舞台作品有《潇湘秋雨》《一门三进士》《秦原闯道》《吕布与貂蝉》《人道》,影响都比较大。
曾珊凤和方巧玉的扮相接近,作品戏路和唱腔特点也接近。两人的声音都清亮有玉,唱腔都仿似改良版的童伶唱声,一板一眼一字一顿十分明晰。方巧玉后期的《一门三进士》《人道》等作品,声腔吸收了新的演唱方法,捏腔有度,韵味浓郁,青衣味十足。从作品流传、艺术水平、知名度和影响力综合起来看,方巧玉略胜其他一线旦角一筹,可排香港潮剧旦角第一人。
陈丽丽和陈楚蕙等合作演过不少潮剧电影,比如《牡丹亭惊梦》《仙姬送子》等,她的扮相不错,也是一时名角,但轮影响力,还是曾珊凤、方巧玉两人更大。可惜的是,曾、方两人在大红大紫之后就急流勇退,绝迹舞台,甚至和潮剧界也没有了太多的联系,完全归隐。
丁楚翘和石玲是东山影剧社的主要旦角。丁楚翘留下的主要是电影作品,有代表性的是《莲香戏鞋》《芦林会》《一板打死江西王》等,石玲的电影作品不多,主要有《双玉鱼》《琵琶记》《梁祝》等,她更有影响的是《秦德宿雨》《水鬼升城隍》《玉观音》等舞台和录音作品。
因为文字和影像资料的缺失,对这两个名旦,没有办法做进一步的介绍,只能从她们作品的清单、留存的音像和片言只字的资料中管中窥豹,大体领略她们的风采。新加坡杨修青在《本地潮剧十五年》一文中记述说:“。。。这些由香港涌进本地的潮剧团,当以陈楚蕙的号召力最强,戏迷也最多。方巧玉、丁楚翘次之。。。”。不管如何,能够在香港潮剧盛行的时候拍摄了众多潮剧电影,留下了众多的录音作品,她们的艺术,总是有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