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剧团印象之潮剧院二团(一)——广东潮剧“南梁团”

(2013-08-13 20:01:53)
标签:

转载

http://s7/bmiddle/54260247x725f06dad0f6&690

(潮剧《血溅南梁宫》,左:王少瑜饰陆玉莲,右:刘小丽饰陆金莲)

 

开始懵懂看戏听戏的时间,大约是80年前后。那个时候,只是简单地懂得去感觉这个好听,那个不好听,慢慢地进而开始熟悉和喜欢某个剧团,熟悉和偏爱某些演员的声音。在收听广播的时候,遇见播放喜欢的剧团和演员的节目,就会很兴奋地追着听,到后期购买盒带的时候,也会因为是什么剧团什么演员进而决定买与不买。一直以来,或者准确地说,8090年代的二团,是我特别喜爱的一个剧团。

 

二团阵容最鼎盛的时期,是在80年代,期间二团也历经与广东潮剧院三团、汕头市潮剧团合并的过程,尽管演员时有流动,其中一小部分演员也没有真正在二团同期共事过,但是纵观整个80年代,二团几个主要行当一直都是阵容厚实。其中,青衣闺门先后有范泽华、郑健英、林玩贞、曾馥、杜冰、王少瑜、刘小丽、魏璇卿、王瑞芬、田佩兰;小生有陈文炎、钟怡坤、黄振龙、陈立俊、陈运龙;老生有陈秦梦、陈光耀、郑仕鹏、蚁锡深、张桂坤;老旦有洪妙、吴文兰、陈丽玉、廖文卿;老丑有柯立正、徐永书、陈家汉;花旦有周细卿、陈小洁、黄若虹。这些演员,几乎都是正值盛年的实力派,个个能演擅唱,独挡一面,这个阵容,与明星云集的一团相比,不单毫不逊色,在3040岁这个黄金年龄层甚至还要强于一团。

 

一个剧团受不受欢迎,很大程度看有没有流传的剧目;一个剧目能否流传,很大程度是看有没有经典唱段在观众中广为传唱。在80年代,二团就排演了众多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如《赵氏孤儿》《嫦娥奔月》《告亲夫》《袁崇焕》《龙女情》《血溅南梁宫》《马娘娘》《柳明月救孤》《香壶案》《救风尘》《银锁怨》等,数不胜数。这批剧目,几乎每一部都有几段经典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这批剧目,论观众的接受和熟悉程度,论唱段的流传程度,窃以为,也是强于同期一团的剧目。这其中,尤以三集大型潮剧《血溅南梁宫》最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血溅南梁宫》是一部宫廷戏,但并不流于俗套,编、导、演都十分成功。全剧情节曲折,悬念丛生,但作者写来脉络分明,极有条理;全剧角色众多,但无论角色大小戏份多少,个个性格突出形象鲜明。音乐也十分成功,陈丁谋和陈浩忠两个作曲家作出的曲既动听又动情,加上蔡建臣、黄德文领衔的乐队,把剧情唱腔烘托得酣畅淋漓。

 

最为难得的是演员选配角色十分恰当,从演出效果看,好似每个角色都是专门为演员所度身定做一般。象郑健英的毕皇后、王少瑜的陆玉莲、黄振龙的萧缨、郑仕鹏的老皇、陈家汉的曹淞、陈光耀的老皇叔、钟怡坤的萧绚、陈文炎的管叔贤、黄若虹的欧阳云芳等等,都是惟妙惟肖,恰到好处。在这个戏中,演员阵容的强大大到连许惠琴、廖文卿、李开珠这些主演过多个大戏的名角都只有演太监仆人的份。这个戏一出台,就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应。随后,剧团携带此剧赴泰国、新加坡演出,更引起轰动,得到观众连续的追捧,甚至把二团直接就称为“南梁团”。剧中演员由于人物塑造的出色,观众也常以剧中角色直接称呼演员,此剧在观众中的影响,可见一斑。这个戏也成了二团的镇团法宝,到了新世纪,这个戏仍一直在不断上演,观众百听不厌,照看不误。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