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角边》教学反思

(2018-12-12 20:41:59)
标签:

教育

分类: 2018-2019年度

    本节课从整体上看,比较成功的完成了当堂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热身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质疑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问题一的引导“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自己动手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认真观察,并作比较交流,从而发现自己所画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是全等的,运用所掌握命题的知识将所获取的定理转化为几何语言,具体的让学生明确了本定理的实际运用。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对抗,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展示的环节深刻理解“边角边”这一判定定理。在运用展示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说理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由已知结论推出新结论的方法,进一步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然而在组织学生探究“边边角”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要用圆规和直尺来画,部分学生只能画出其中的一种,少数同学没能画出正确的图形,本节课的难点没有得到较好的突破。如果仅考虑一种情况,画出来的三角形都全等,那么依此下结论就会产生错误。而用圆规来确定第三个顶点时,很容易就让学生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从而就可以判定满足“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在此花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课堂练习的时间较少

    总之:从我个人感觉来说,我觉得我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方法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习题由浅入深,设计合理;4)关注每一位学生,知识落实好;5)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学生间、师生间讨论质疑对抗的场景层出不穷,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从学生角度来说: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了思维能力;2)在课堂上能合作交流,不只学习了知识,情感也得到了释放和发展;3)运用展示,当堂检测中发现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