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游记32——谢朓诗《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新林浦”考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江苏游记 |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景定建康志》有那么几条:
观子山,在城南30里,周回4里一百步,高83丈。东有水,下注新林浦。
阴山,在江宁西南12里,临大江。
三山,在城西南37里,周回4里,高29丈。
新林浦,在城西南20里,阔3丈,深1丈,长12里,源出牛头山,西7里入大江,秋夏胜50石舟,春冬涸。
白鹭洲,在城之西,与城相望,周回15里。郦道元《水经》云:“江宁之新林浦,西对白鹭洲”。
由此知新林浦当发源于牛首山西侧之观子山(今罐子山)东侧,这点应该没有疑问,今在罐子山东侧确有一小河入注秦淮新河,入口处有桥颇宽,车可在桥上掉头,且河道弯曲,不类人工(图中绿线右侧南北走向段),此段河道当是新林浦故道。又向北行再折向西7里入江,而入江处正是李白之“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白鹭洲。
这里有必要说下“南河”及“秦淮新河”。南河,又称阴山河,因流经阴山而得名,由宋元明三代疏浚而成,此河为“第一代夹江”遗迹,今日尚存,百度地图可看的很清楚。秦淮新河为70年代开凿,目的是分流秦淮河水。此河将南河拦腰截断,南段南河与秦淮新河已经不复相通,而北段南河仍经过阴山下流入赛虹桥处的外秦淮河。(以上参考贺云翱、干有成二位老师的《南京“南河”的前世今生》)。
“南河”既然是“第一代夹江”遗迹,新林浦当与之汇流,这点同样没有疑问。而70年代秦淮新河开挖时,应当也是循着已有的小河开凿,图中绿线中间一段现为秦淮新河,笔者推测此河段应当与罐子山东那条汇入秦淮新河的小河一起,属于新林浦故道!这点从距离推测也非常吻合:《建康志》中“城”究竟指何处不知,但根据相对位置可知:阴山距三山25里,新林浦距阴山8里,今在百度地图测三山和阴山距离为26里,相当准确!自阴山南8里测距,正是今日秦淮新河之河道!且自源头到“第一代夹江”之“南河”的距离,正好为7里!与《建康志》完全吻合!!
唯独《志》中“……长12里,西7里入大江……”有点难以理解,推测当是江心沙洲逐渐形成,宋朝时“12里新林浦”可能已经算上夹江的一段,即图中绿线左段之夹江,亦即“南河”!而当日谢朓乘船的“新林浦”,正是今日绿线中段,也就是今日的“秦淮新河”!
http://s5/mw690/0043jQHity6X9NFeUzq34&690
此图摄于新林浦入秦淮新河河口之桥上,远处即今日罐子山
http://s7/mw690/0043jQHity6X9NFii7Ic6&690
远处小桥为 入 秦淮新河 处
http://s14/mw690/0043jQHity6X9NG13zvdd&690
http://s12/mw690/0043jQHity6X9NG4rWzbb&690
http://s15/mw690/0043jQHity6X9NG7PPM5e&690
于南河与秦淮新河交接处(两河仅位置相近,不复相通)东望,当时当年谢朓所经河段
此图摄于新林浦入秦淮新河河口之桥上,远处即今日罐子山
http://s7/mw690/0043jQHity6X9NFii7Ic6&690
远处小桥为 入 秦淮新河 处
http://s14/mw690/0043jQHity6X9NG13zvdd&690
http://s12/mw690/0043jQHity6X9NG4rWzbb&690
http://s15/mw690/0043jQHity6X9NG7PPM5e&690
于南河与秦淮新河交接处(两河仅位置相近,不复相通)东望,当时当年谢朓所经河段
http://s15/mw690/0043jQHity6X9NGaTZc9e&690
http://s16/mw690/0043jQHity6X9NGfxr9df&690
下图为今日南河南段,即秦淮新河以南部分
http://s7/mw690/0043jQHity6X9NGjdm63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