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点:电气(器)防火措施

(2015-11-11 08:51:59)
标签:

注册消防工程师

火灾

安全

电气

电器

1.预防电气线路短路的措施

必须严格执行电气装置安装规程和技术管理规程,坚决禁止非电工人员安装、修理;要根据导线使用的具体环境选用不同类型的导线,正确选择配电方式;安装线路时,电线之间、电线与建筑构件或树木之问要保持一定距离;在距地面2m 高以内的电线,应用钢管或硬质塑料保护,以防绝缘遭受损坏;在线路上应按规定安装断路器或熔断器,以便在线路发生短路时能及时、可靠地切断电源

2.预防电气线路过负荷的措施

根据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线;严禁滥用铜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不准乱拉电线和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严禁随意增加用电设备尤其是大功率用电设备;应根据线路负荷的变化及时更换适宜容量的导线;可根据生产程序和需要,采取排列先后控制使用的方法,把用电时间调开,以使线路不超过负荷。

3.预防电气线路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

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铜、铝线相接,宜采用铜铝过渡接头,也可采用在铜线接头处搪锡;通过较大电流的接头,应采用油质或氧焊接头,在连接时加弹力片后拧紧;要定期检查和检测接头,防止接触电阻增大,对重要的连接接头要加强监视。

4.屋内布线的设置要求

设计安装屋内线路时,要根据使用电气设备的环境特点,正确选择导线类型;明敷绝缘导线要防止绝缘受损引起危险,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维修;布线时,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的固定点之间,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为防止机械损伤,绝缘导线穿过墙壁或可燃建筑构件时,应穿过砌在墙内的绝缘管,每根管宜只穿一根导线,绝缘管(瓷管)两端的出线口伸出墙面的距离宜不小于10mm,这样可以防止导线与墙壁接触,以免墙壁潮湿而产生漏电等现象;沿烟囱、烟道等发热构件表面敷设导线时,应采用石棉、玻璃丝、瓷珠、瓷管等材料作为绝缘的耐热线。

5.插座与照明开关

当直接、交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头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应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可互换的插座,配套的插头应按直流、交流和不同电压等级区别使用。落地插座面板应牢固可靠、密封良好。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在潮湿场所插座应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m

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照明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插座、照明开关靠近高温物体、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

导线与插座或开关连接处应牢固可靠,螺丝应压紧无松动,面板无松动或破损。在使用Ⅰ类电器的场所,必须设置带有保护线触头的电源插座,并将该触头与保护地线(PE 线)连成电气通路。车间及试(实)验室的插座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小于0.3m;特殊场所暗装的插座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小于0.15m;同一室内插座安装高度一致。插座面板应无烧蚀、变色、熔融痕迹。

注意:Ⅰ类电器系指该类电器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需要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电器外露导电部分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体连接起来,以便在发生接地故障时能有效地切断电源。

非临时用电,不宜使用移动式插座。当使用移动式插座时,电源线要采用铜芯电缆或护套软线;具有保护接地线(PE 线);禁止放置在可燃物上;禁止串接使用;严禁超容量使用。

6.照明器具

卤素灯、60W 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不应设置在火灾危险性场所。产生腐蚀性气体的蓄电池室等场所应采用密闭型灯具。在有尘埃的场所,应按防尘的保护等级分类选择合适的灯具。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应安装防玻璃罩破裂后向下飞溅的措施。

库房照明宜采用投光灯采光。储存可燃物的仓库及类似场所照明光源应采用冷光源,其垂直下方与堆放可燃物品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m,不应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应采用有防护罩的灯具和墙壁开关,不得使用无防护罩的灯具和拉线开关。

超过60W 的白炽灯、卤素灯、荧光高压汞灯等照明灯具(包括镇流器)不应安装在可燃材料和可燃构件上,聚光灯的聚光点不应落在可燃物上。当灯具的高温部位靠近除不燃性以外的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如玻璃丝、石膏板、石棉板等加以隔热防护)、散热(如在灯具上增加散热空隙或加强顶棚内的通风降温、,以及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 级。

嵌入顶棚内的灯具,灯头引线应采用柔性金属管保护,其保护长度不宜超过1m。嵌入式灯具、贴顶灯具以及光檐(槽灯)照明,当采用卤钨灯以及单灯功率超过1O0W 的白炽灯时,灯具(或灯)引入线应选用耐105℃~250℃高温的绝缘电线,或采用瓷管、石棉等非燃材料作隔热保护。

聚光灯、回光灯不应安装在可燃基座上,贴近灯头的引出线应用高温线或瓷套管保护,配线接点必须设在金属接线盒内。

用于舞台效果的高温灯具,其灯头引线应采用耐高温导线或穿瓷管保护,再经接线柱与灯具连接,导线不得靠近灯具表面或敷设在高温灯具附近。霓虹灯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距离不小于20mm

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3-12-1 中规定的数值。

3-12-1 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http://s15/mw690/0043h2rszy6WUuvgHTwce&690

当安全距离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

照明灯具上所装的灯泡,不应超过灯具的额定功率。灯具及其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软线吊灯的软线两端做保护扣,两端芯线搪锡;当装升降器时,套塑料软管,采用安全灯头;除敞开式灯具,其他各类灯具灯泡容量在100W 及以上者采用瓷质灯头;连接灯具的软线盘扣、搪锡压线,当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灯头的绝缘外壳不破损和漏电;带有开关的灯头,开关手柄无裸露的金属部分。

每个灯控开关所控灯具的总额定电流值不应大于该灯控开关的额定电流。建筑物内景观照明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电阻应大于2MΩ。

节日彩灯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顶部彩灯采用有防雨性能的专用灯具,灯罩要拧紧;

2)彩灯连接线路应采用绝缘铜导线,导线截面积应满足载流量要求,且不应小于2.5mm²,灯头线不应小于1.0mm²;

3)悬挂式彩灯应采用防水吊线灯头,灯头线与干线的连接应牢固绝缘包扎紧密;

4)彩灯供电线路应采用橡胶多股铜芯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4.Omm²,垂直敷设时,对地面的距离不小于3.0m

5)彩灯的电源除统一控制外,每个支路应有单独控制开关和熔断器保护,导线的支持物应安装牢固。

7.电热器具

超过3KW 的固定式电热器具应采用单独回路供电,电源线应装设短路、过载及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导线和热元件的接线处应紧固,引入线处应采用耐高温的绝缘材料予以保护;电热器具周围0.5m以内不应放置可燃物;电热器具的电源线,装设刀开关和短路保护电器处,其可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应接地。

低于3KW 以下可移动式电热器应放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工作台上,与周围可燃物应保持0.3m 以上的距离电热器应采用专用插座,引出线应采用石棉、瓷管等耐高温绝缘套管保护。

工业用大型电热设备,应设置在一、二级耐火建筑内,小型电热设备应单独设在非燃烧材料的室内,并应采取通风散热、排风和防爆泄压措施;为防止线路过载,最好采用单独的供电线路,供电线路应采用耐火耐热绝缘材料的电线电缆,并装设熔断器等保护装置;应装设有温度、时间等控制和报警装置,并应严格控制运行时间和温度。

小型电热设备和电热器具如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等,在使用和管理上,要注意防火安全,在电热设备通电使用时,不要轻易离开,应养成人走切断电源的习惯;电热器具使用较多的单位,在下班后应有专人负责,切断总电源;根据电热设备使用的性质,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便在发生火灾初期能及时扑灭。

8.空调器具

空调器具应单独供电,电源线应设置短路、过载保护。空调不要靠近窗帘、门帘等悬挂物,以免卷入电机而使电机发热起火;由于空调不具备防雷功能,雷雨天气时,最好不要使用空调;其电源插头的容量不应大于插座的容量且匹配。分体式空调穿墙管路应选择不燃或难燃材料套管保护,室内机体接线端子板处接线牢固、整齐、正确。

空调器具不应安装在可燃结构上,其设备与周围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0.3m。空调器具单独供电线路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应动作灵活可靠,无拒动现象。空调器具应保持清洁,空气过滤器应定期清洗,以免造成空气堵塞。选用的空调器具应符合实际运行环境的要求。

9.家用电器

电冰箱及电视机等电器不要短时间内连续切断、接通电源;保证电冰箱后部干燥通风,切勿在电冰箱后面塞放可燃物。

电视机应保证良好的通风,若长期不用,尤其在雨季,要每隔一段时间使用几小时,用电视机自身发出的热量来驱散机内的潮气室外天线或共用天线的避雷器要有良好的接地,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使用室外天线电热毯第一次使用或长期搁置后再使用,应在有人监视的情况下先通电1小时左右,检查是否安全;折叠电热毯不要固定位置不要在沙发上、席梦思上和钢丝床上使用直线型电热线电热毯,这种电热毯只宜在木板床上使用避免电热毯与人体接触,不能在电热毯上只铺一层床单,以防人体的揉搓,使电热毯堆集打褶,导致局部过热或电线损坏,发生事故

——摘自《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