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喧哗与骚动》---注定灭亡的康普生家族

(2019-09-19 09:39:22)
标签:

文化

教育

小说《喧哗与骚动》讲述了美国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其实,稍微能看懂、了解康普生家族中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就知道这个家族早晚灭亡。

有读者说:读《喧哗与骚动》确实困难,主要是“意识流”难理解;或者慢吞吞的、过于详细甚至反复的细节描述也没有什么“大意思”;或者不就一个地主家庭的生活描述嘛,还真没有看出美国南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城市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下,不断挣扎,逐渐没落的景象。

《喧哗与骚动》---注定灭亡的康普生家族

那我们就通过日常来解剖书中主人公的生活。

家里的男主人杰生康普生,职业虽是律师,在镇子上有自己的办公室,却从不去办公,接案子,只是呆在旧宅子里酗酒,对待孩子,偶有温情,也是转瞬即逝,非常地不作为。负责家族兴盛的家长尚且如此,岂有不坐吃山空的。

康普生夫人,顽固地坚守着自己家族姓氏的往日荣耀,天天怨天尤人,对生活没有一点热情。除了生出四个孩子,再无任何有意义的“产出”,甚至是赋予身份感的点滴母爱。经历过上个世纪世界大战的洗礼,经济危机的蹂躏,世上多少大家族、甚至王孙贵族都沦为贫民,丢掉封号、王位,小民宅院的不思进取,大浪淘沙则理所应当了。

长子昆丁,思想及其陈旧甚至迂腐,表面看起来是由于妹妹的失贞而失去生活的希望投河自尽,那么他对生活有希望和挣扎吗?阴深深大宅里毫无生气的生活,烙在他身上的痕迹太深刻,无论是身体或者思维都属于病态,使其无力反抗,更准确一点是无心反抗。无心、无力反抗的根源在于他本身思维体系的僵化的不前进,即使成年走出家庭,在那样一个充满学术氛围、接受良好教育、先进思维,集结社会精英的哈佛校园里度过一年的时光,他都没有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有丝毫点滴的进步。而是反复的“意识流”里都是与妹妹凯蒂的“生活总总”,根本不想自己如何生活,自己如何拯救自己、拯救家族(因为家里是卖了农场供他读书的),他的想法只是“替凯蒂活着”,这怎么可能?所以这只是“潜意识”,根本没有存在的土壤,甚至连梦想都不算。

因为婚前的失贞,无论是作者有意识还是读者的无意识,大家都给凯蒂贴上了“放荡坏女人”的标签。我到不这样认为,因为我内心不想让凯蒂重复她母亲的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凯蒂的存在是唯一的一点“炉火”。她为人善良、爱护智障弟弟,如果不用大家族必须遵守的“淑女”标准来衡量(她喜欢爬树、在地沟里撩起衣服踩水、说话高声等等),除去“失贞”一事,她就是铁板钉钉的好姑娘。按故事的发展,凯蒂虽有失足,婚姻失败,按父母之命,离开家乡(因为失贞和离婚被抛弃都是丢人的),但靠自己打拼,除去养活自己,还主动每月按时寄钱,养活小昆丁,此情此景,此等经历,与《悲惨世界》里的妓女芳汀何等类似。即使我们认为芳汀的职业低下,她对女儿柯赛特的爱是非常温暖和真诚的,读者对芳汀人格的尊重远超过看似从事正当职业的收留柯赛特的旅馆主泰纳迪埃夫妇。由于生活的种种不幸,凯蒂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家庭,按照父母的告诫,永远不得返回。不过从她每月寄钱这件事看,为了养活女儿,她对生活是积极的、努力的、争取的。

小杰生康普生是《喧哗与骚动》作者威廉福克纳作为恶人来写的,公认为是资本社会发展的产物,贪婪、吝啬、邪恶、自私、冷酷。书中除却两个标签式的场景,收100元,让凯蒂 匆匆“看了一眼”裹着雨衣的一岁左右的小昆丁和不给家里的黑人佣人勒斯特演出的招待卷,非要他给5分钱买票,而一张、一张地把票投入火炉。对这部90年前出版的文学作品里的恶人杰生,读者普遍存有 “好感”,这个 “好感”不是这个人品质真的好,而是他还努力地活着,努力地自己挣钱,一边当小伙计打工,一边上夜校自学了谋生的手艺---看棉花的品质。他是这本书中,读者们最感兴趣的人物,也是许多人愿意写论文研究并给予同情(pity)的人物。最后在母亲死后,他卖掉了大宅,在镇子上经营以前自己打工的杂货店,小本产业,守法经营地慢慢活着。

这个家族之所以有往日的荣耀,是战场上拼胳膊、断腿拼出来的,生意场上斗志斗勇经营来的,从兴旺到灭亡仅仅四代,不胜唏嘘啊!所以也有人把这本书比喻成美国南方的《红楼梦》。

总之,《喧哗与骚动》整篇都充斥着腐朽、没落、衰败、死亡。至于新生、兴旺、鼎盛、生存,在书中,读者只能从天空、树木、雨滴、炉火、甚至卖掉农场里打过栅栏的高尔夫球里去寻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