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答31】为何德国在希特勒专制时期科技大爆发?

(2016-03-06 12:58:55)
标签:

杂谈

【问答31】为何德国在希特勒专制时期科技大爆发?

 

作者:@中科大胡不归

 

 

知乎上有人问(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49330):

为何德国在希特勒专制时期科技大爆发?

 

 

我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49330/answer/83665162):

谢邀。

答案很简单:德国科技从19世纪就在大爆发,希特勒当政时只是个尾巴而已。事实上希特勒对德国的科技是有损害的,许多犹太人科学家都逃亡了,如爱因斯坦、弗里茨·哈伯、玻恩。只剩下海森堡搞原子弹,说不定还故意给他拖慢进度,难怪落在美国后面。

德国真正像开挂一样爆发的科学家(广义的,包括数学家)有:莱布尼茨(微积分发明者之一,数理逻辑先驱)、高斯(数学王子)、维尔斯特拉斯(极限的严格定义)、黎曼(黎曼几何)、康托尔(无限集合论)、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亥姆霍兹(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克劳修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者之一)、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伦琴(发现X射线)、普朗克(提出最初的量子论)、能斯特(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海森堡(提出新量子力学)、玻恩(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维勒(首次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李比希(有机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物理化学创始人之一)、凯库勒(梦中发现苯的结构)、费歇尔(生物化学创始人)、弗里茨·哈伯(发明合成氨的方法)……这些人都是希特勒上台之前做出重大成就的。

希特勒对德国的科技有什么贡献呢?就算有,总体也是负的。当然,希特勒掌权时德国科技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除了倒霉的犹太科学家之外),并且军事技术有大发展(如火箭和坦克)。这说明专制制度下科技不见得不能发展,——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也是一个例子。但如果认为专制对科技有什么特别的推动作用,那就是过度解读了。只能说,人厉害,国家重视,社会有条件,那么无论在什么制度下科技都能发展

我的文章《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http://www.guancha.cn/YuanLanFeng/2015_08_12_330260_s.shtml)里,杨振宁在《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中说得透彻:

“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下面的评论与回复:

洗碗专家(提问者):

思想禁锢如何会实现科技爆发?举苏联的例子可是苏联的科技有哪些是自创的?不都是剽窃的?

袁岚峰(作者) 回复 洗碗专家(提问者):

苏联的科学很牛的。得诺贝尔奖的就有:谢苗诺夫,切伦科夫,弗兰克,塔姆,朗道,巴索夫,普罗霍罗夫,卡皮查。这些全都是原创的成就,谁能剽窃出诺贝尔奖?

林西:

现在有了第四条,却失去了第三条。你不知道现在的科研界有多么浮躁。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科研造假盛行而且很有市场。看看那些论文代理机构,代写代发行业的发展,期刊杂志版面费的增长速度和垃圾论文的数量就知道了。

袁岚峰(作者) 回复 林西:

这不算个事儿。大多数创新是少数顶尖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做出来的,底层科研人员随便怎么乱搞都无所谓。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作者按:欢迎在微博上通过在私信页面点击“订阅文章”或输入“DY”订阅我的群发。在电脑上点击我的置顶微博中的标签可以完全列出与分类阅读我的文章。欢迎在知乎上关注我的账号“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推荐关注@秋秋和丫丫的小五 的历史哲理益智励志小说《女帝师玉机传》(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58231-1.shtml),我最近的书评见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391378948821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