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朗读技巧(四)强度和弱读

(2013-08-09 15:37:32)

 强读和弱读是英语中独特的,具有鲜明色彩的特点之一。英语中大约有50个最常用的单音节词,

 

如 a, of, from, as, and 等,它们每个词都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读音。一种形式叫强读,另一种形式叫弱读。例如,from 的强读形式是/frɔm/,弱读形式是/frəm/,as 的强读形式/æz/,弱读形式是/əz/。

当读单词时,或者在连贯语句中重读时用强读形式。

 

弱读形式只用于非重读的情况下。

 

 

关于弱读,以下有四点是特别要提到的:

1.具有强读和弱读两种形式的单词出现在非重读音节中的次数要比在重读音节中出现的次数多得多。

2.弱读音节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强读音节。也可以这样说,在连贯语句中(不是在读单个词的时候),弱读是比强读更正常的现象。

3.弱读形式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又一难点。因为我们更习惯于读单词的强读形式,而不是弱读形式,如人们更喜欢把 from, of, as, and 读成/frɔm/,/vɔ/,/æz/,/ænd/,而不是/frəm/,/əv/,/əz/,/ənd/。

4.把弱读形式读成强读形式会影响说话的流利程度,会使说话听起来没有节奏,像是读单词,使应该重读的音节不能突出,因而会造成交际时对方的误解。有些人常常抱怨外国人说话太快听不懂,实际上并不是听不懂单词,而是不熟悉英语的语流、节奏——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不熟悉英语弱读形式而造成的。因此,中国人学英语时,怎样强调弱读形式的重要性都不会为之过分的。

 

由于上述情况,我们将把重点和更多的篇幅用在连贯语句中单词的弱读形式上。以下几点是学习弱读形式时要记住的:

1.弱读形式不同于强读形式,因为 

1) 弱读形式和强读形式各自的元音不同;

2) 弱读音节中常常省略了某一个音。

2.大多数有弱读形式的单词中,元音都变成了/ə/。例如:
    at t/        as z/          had /həd/       must /məst/

3.有少数几个单词的弱读形式变成了/i/例如:
    be /bi/       been /bin/         me /mi/        

the /ði/ (在元音前,如 the other/ðʌðə/)

 

4.有时,一些常用词的弱读形式中省略了一个元音。例如:
    am /m/       has /z/            have /v/        is /z/

5.有时,一些常用的弱读形式中省略了一个辅音。例如:
    and /ən/    have /əv/          would /əd/      her /ə:/

 

 

 要在连贯说话中应用弱读形式,不是懂得了道理就能学会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才能学好。
       

下面所列的是常用单词的弱读形式和例子:


http://s15/mw690/dcc54991gx6BIEDYJD83e&690



除此以外,日常口语中通常用的缩略形式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弱读形式。以下所列的是我们最常见的:


http://s12/mw690/dcc54991gx6BIERRmHhfb&690


 

 当然,也有少数情况需要用强读形式(尽管在句中没有重音)。遇到以下这些情况时,一般不用弱读形式而用强读形式:


 

助动词:


http://s6/mw690/dcc54991gx6BIEVSU9Ta5&690

 

(注意:只有在用简略回答的时候,助动词才用强读形式。如果把句子说完整了,这些助动词仍然需用弱读形式,例如,Who is coming? — am coming. /aimkʌmiŋ/)



 

 介词:

http://s1/mw690/dcc54991gx6BIF7tdMkd0&690


 

(注意:一般来说,所有的介词(除to外)在句尾的时候要用强读形式。此外,如果介词后面跟着一个不重读的人称代词,这些介词也要用强读形式,如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 /aiv bin weitiŋ fɔju:/ I'm expecting to hear from him. /aim ikspektiŋ tə hiə frɔhi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