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价值股和周期股---行情风格转换逻辑
(2025-10-27 14:50:07)| 分类: 转发的投资文章 |
成长股、价值股和周期股---行情风格转换逻辑
原创 刘岩松 岩松观点 2025年10月16日 21:01
广东
国庆后半个月里,A股行情一波三折,上证指数经历了9日高举高打突破3900,13日低开近百点的虚惊一场,15日3900点又失而复得。5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两次站上3900点,但这两次3900点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觉。
最近两天A股开始缩量,行情风格有了明显的不同,具体来说就是之前热门的科技方向开始调整,之前跌了两个月的保险股和银行股反而连续上涨。
保险与科技的跷跷板
保险和银行股被称为“类债券”资产。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其实就是说的高股息股,这些公司大多是大国企,都是些基本不可能倒闭的行业龙头公司,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而高股息是另一个核心要素,这些公司业绩稳定,每年都会有稳定的分红,而且股息率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息。 现在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约0.0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约0.95%,三年期约1.25%,五年期约1.30%,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2.5%。而四大国有银行现在的股息率全都高于4%,兴业、浙商和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股息率已经超过5%。 很多人看不上银行股,觉得他们涨不动,那是你的资金规模还太小。对100万来说,5%的股息只有5万,但对于1亿来说,5%就是每年500万的分红,100亿每年就是5个小目标(不考虑税)。
资金规模越大,对安全性的要求越高,像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他们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稳定收益。目前银行股拿了30%左右的利润出来分红,未来如果再提高一些,股息率还会更高。
保险公司今年频繁举牌银行股,底层的逻辑就在这里了。 科技股和保险股的跷跷板现象,在于他们是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资产。
科技股属于成长型资产,这类资产的核心就是高成长预期,中芯国际、寒武纪就是典型的代表标的,这些公司现在可以不赚钱,但一定要有未来能赚大钱的“可能”,这种“可能”以后实现了就是成长股,要是没能实现,就是概念炒作。爆发性的高成长预期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因此我们发现,科技股是进攻型资产,高股息是防御资产。当市场上涨的时候,资金就喜欢去炒科技股,但市场调整的时候,资金又会拥抱有避险性质的高股息资产。最近川普又要搞贸易战,再加上科技股的短期涨幅都不小了,市场震荡的时候,部分资金开始着手防御,于是我们看到调整了2个月的保险股和银行股又开始走好了。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要想有明显的改善,最快也得两到三年。三个月半年以内股票的涨跌,核心是市场情绪的改变。
比如市场预期经济明年见底回升,资金就会提前半年在低位潜伏;有资金预期锂电今年3~4季度业绩是拐点,就会在今年的1~2季度开始布局。
几天,一两个星期的股价大涨大跌,更多是流动性波动变化,比如是某个消息、事件的刺激,资金挖掘的新题材炒作。这些都和业绩没有关系,就是买的人多了,市场上的筹码供不应求。当情绪过后,大家又开始抛售,股价大跌。属于流动性驱动,本质都是短线博弈。
我们做价值投资的,最少都要是以3~5年为单位的视角去看待一家公司,想要抓住一年维度的机会,就要能把握行业的周期拐点,这个要需要建立在你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度的认知的基础上,而且只限于一两个行业,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常有人会问,这家公司会不会涨,其实已经陷入了短期博弈而不自知。
我的投资体系
在我的投资体系里,我会把市场上5000多家公司分为三大类型:成长股、价值股和周期股。
我定义的成长股是未来的利润可能会每年持续增长的公司。比如白酒、医药、食品、半导体、电池等行业就具有成长特性。
价值型股票的利润通常保持在稳定的水平,未来的利润增长比较缓慢或者几乎不增长。上面说的高股息资产其实就是价值股里分红高的一类公司。这类公司也是我比较建议普通人多研究的方向。
周期型股票的利润变化很大,呈现周期性波动。一个周期性行业可能有很多年的利润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甚至为负。当行业景气周期到来时,企业的利润短时间内会出现暴增。而当景气周期结束时,企业的利润又会回到低位。但要预判行业周期的难度巨大,所以一般人我都建议不要轻易投资周期股。
分清楚一家公司的性质之后,我们就能估算出公司未来几年的利润情况,然后按照不同资产的类型用对应的估值方法,就能估算出公司大致的合理范围。每一家公司你都可以用这个思路去分析,这样一轮分析下来,你就能大概知道这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资,高估还是低估。
前面说的是对公司的分析。在行情的不同阶段,我也会做出不同的配置方案。
比如在2022~2023年市场估值比较高,指数持续调整的时候,我会重点配价值股,我在这个时候就说过很多次工商银行的投资价值,还有保险股的投资。去年市场还在比较低的阶段,我会重点配置成长股。等到市场涨到一定程度,找不到那么多低估值的成长股的时候,我就会开始看一些价值股。当市场涨到高位了,我完全找不到低估值的成长股的时候,大部分资金就会被转移到价值股上面。这样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优化资产的配置。市场上涨的时候不一定是赚最多的策略,但长期下来一定是最稳定的,而且长期收益率一定能超过大部分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