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徒步的咖啡
徒步的咖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99
  • 关注人气:2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涪陵榨菜研究报告:降本提价释放弹性,品类渠道布局扩张

(2022-08-14 23:07:31)
分类: 消费,旅游,互联网类行业

涪陵榨菜研究报告:降本提价释放弹性,品类渠道布局扩张

一、榨菜为本多元发展,行业龙头全国布局

1.1、酱腌菜行业龙头,榨菜为本多元发展

酱腌菜行业龙头,榨菜为本,多元化发展。涪陵榨菜是一家以榨菜为根本,立足于佐餐开 味菜领域的国有控股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从事榨菜、萝卜、泡菜、下饭菜和其他佐餐开味 菜等方便食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公司前身涪陵榨菜集团公司创立于 1998 年,依托涪 陵榨菜原产地域优势,经过 20 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酱腌菜行业龙头企业。

多个产品条线共同发展,C 端为主向 B 端进军。公司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榨菜、萝卜、泡 菜、下饭菜、调味菜等。其中,乌江榨菜是公司发展的主力产品,泡菜、萝卜、下饭菜在 2019 年起作为独立品类进行推广,21 年调味菜作为带动品牌进入餐饮及食品工业消费市 场的切入点推出。包装规格上看,公司 2013 年完成国粹版包装换版,22 年推出轻盐” 产品后完成包装升级,除主打餐饮端的大包装调味菜外,多数产品采用小规格袋装或罐装,主攻 C 端市场。

榨菜业务为主,加速推进业务多元化。2021 年公司榨菜业务收入占比 88.39%,为公司的 主要业务。公司加速拓展其他产品线,推进业务多元化,2013 年公司开发推出萝卜干、海带丝两个战略性新品,2014 年策划新品青花龙品牌形象,在央视多个频道传播,在全 国开展招商,新品推广挤压了榨菜的收入占比;2015 年收购惠通食业后,公司进军泡菜 领域,泡菜业务营收占比迅速提升,导致榨菜业务占比下降。2017 年公司开发脆口系列 产品,定位较高端的脆口榨菜单品驱动榨菜业务收入增长,榨菜收入占比提升。2022 年,公司顺应减盐健康消费趋势,推出轻盐榨菜新品。

三腌三榨独特技术,独特风味深入人心。公司选用涪陵地区特有的青菜头,该地区生 产的青菜头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在传统榨菜 生产基础上,公司采用独特的三腌三榨腌制技术,对青菜头进行三次腌制压榨,共需 4 个月左右方可将青菜头粗加工产品投入生产,三盐三榨工艺是公司榨菜产品鲜香脆爽良 好风味形成的核心。在三盐三榨工艺基础上,公司采用浅盐窖藏加香渍制工艺,三级线性 脱盐工艺,同时使用不添加防腐剂的巴氏杀菌的栅栏工艺保鲜,推出轻盐榨菜系列产品,做到减盐不减味。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线上线下齐发力。公司坚持做透、下沉销售渠道,拥有两千多家一级 经销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并大力开发县级空白市场,产品遍布大型连锁 超市、农贸市场以及便利店等零售终端。从销售区域来看,华南地区为公司第一大销售市 场,2021 年华南地区销售收入占比为 27%,其次是华东地区(17%)。此外,公司积极拓 展电商市场,电商费用投入不断增加,线上线下销售相融合,形成了以经销制为主、电商 平台补充的销售模式。

1.2、国资控股股权明晰,高管持股利益绑定

股权结构明晰,国资背景结构稳定。重庆市涪陵区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重庆市 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 35.26%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股权 结构清晰,国资背景提升了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性。

管理层结构稳定,经验丰富,高管持股深度绑定核心利益。公司高管团队稳定性强,核心 人员均任职多年。周斌全自 2000 年加入公司,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同时也任中国调味 品协会副会长和涪陵榨菜协会会长,总经理赵平、副总经理袁国胜等高管也在公司内部任 职多年。当前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为 1.50%,高管持股深度绑定公司与管理层利益,充分调 动管理层履职积极性。

1.3、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增速呈周期性波动。2010-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5.45 亿增长至 25.19 亿,CAGR+14.93%。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特征。2012 年宏观经济下 行,公司销售市场受阻,产品销售量同比下降 9.98%,但公司对部分产品进行缩规格提价,将1/100g产品替换成1/80g,砍掉一些低端产品,单位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1.38%,公司营业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下降。

2013 年公司加大国粹版乌江的品牌宣传,开放县级空白市场,实行差别化的战略经销商模式,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18.94%,销量 增加使得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014-2015 年受渠道下沉销量红利消失,缩规格提价的 影响,产品销量有所下降,营收增长放缓。2016-2018 年宏观经济向好,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均比较强,公司进行了三次直接提价,销售量也在不断增加,量价齐升下公司营收大 幅增长。受 2020 年产品间接提价的影响,2021 年销量有小幅下跌,营业收入仍保持稳健 增长,增速达 10.83%

净利润水平波动,整体上行。2010-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0.56 亿元上升至 7.42 亿 元,CAGR+26.53%,高于营收增长率。2016-2018 年是公司净利润的高速增长期,增速 分别为 63.46%/61.00%/59.78%,主要受需求端强劲,产品提价以及品牌宣传费用投入减 少影响。2018 年公司为了抢占市场采用大水漫灌的渠道政策,透支了未来业绩,部分地 区销售失序,导致 2019 年产品销量同比下滑。

再加上 2019 年公司开始实施渠道下沉,销售队伍裂变销售策略,销售费用增加,公司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2020 年疫情受益,业绩出现反弹,增速达 28.42%2021 年受部分地区青菜头短缺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 响,青菜头、包材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叠加疫情反复需求疲软,同时公司为做热品牌价值 加大宣传费用投入,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4.52%。我们认为随着公司 2021 11 月提价的 顺利传导,青菜头价格回落以及品牌宣传费用的精准投放,利润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毛利率行业领先,净利率波动上升。2010-2021 年公司毛利率持续增长,从 31.06%上升至 52.36%,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净利率也从 2010 10.23%上升至 2021 29.46%2016 年超过海天味业,净利率水平高于基础调味品。2021 年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宣传费 用增加的影响,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下滑。2022Q1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52.37% 31.11%,环比小幅回升,整体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

期间费用稳定,销售费用率较高。2010-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在 20%上下波动,稳中 有降。拆分来看,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而销售费用率在 可比公司中位列第一。公司销售费用率较高主要系公司广告投放、注重品牌宣传以及渠道 做透下沉策略。公司从 2015 年开始减少央视广告投放,销售费用率之后大幅下降。2019 年公司实施渠道创新下沉,品类独立推广以及销售队伍裂变的销售策略,市场推广费和销 售人员薪酬支出增加,销售费用率上升。2021 年公司为提高品牌热度,在央视、梯媒等 投放广告,品牌宣传费大幅增加。

二、行业空间持续扩大,集中度持续提升

2.1、结构升级+场景扩张,行业空间持续扩大

榨菜行业空间持续扩大。欧睿数据显示,2014-2021 年,我国榨菜销售额由 40 亿元增长 至 83 亿元,CAGR+10.82%。近两年,疫情反复造成榨菜行业销售短期波动。疫情期间 宅家消费受益,榨菜适合囤货,行业增速提升,疫情后消费力受损,居家饮食消费场景占 比回退,榨菜销售回落。整体来看,榨菜行业空间持续扩大。

量价齐升推动零售增长,结构升级拓展消费场景。在榨菜销售额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量价 均起到了推动作用。2014-2021年,榨菜销售量由19万吨上升至33万吨,CAGR+ 8.16%,销售单价由 21 /kg 上升至 25 /kgCAGR+ 2.46%

我们认为行业量增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拓展消费场景。2017 年,涪陵榨菜推进精 品战略,推出售价 13 元以上的高端瓶装下饭菜,重庆丰都县三合实业推出低盐胡辣 榨菜片、低盐鲜香榨菜丝等创新产品出口日本,并推出听、瓶、盒装的高档榨菜。低 盐等新产品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瓶装包装将榨菜的消费场 景从方便速食转移至家庭饮食,高档礼盒包装满足送礼需求。配方和包装的升级使榨菜的 消费场景得以拓展,消费人群也从简单的农民工、旅客等低端、速食产品消费人群转变为 普通居民。

行业价增主要由结构升级和直接提价推动。高端产品的推出推动行业均价上行,传统袋装 榨菜单价较低,更多应用于方便速食消费场景,罐装、礼盒装产品更多应用于家庭、送礼 等场景,单价较高。伴随着榨菜消费人群的拓展和消费场景的多元化,非袋装榨菜占比逐 渐提升,推动行业价格上升。此外,行业龙头不断提价也是推动行业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

2.2、原材料产能是壁垒,主产区具备天然优势

青菜头产能决定区域分布,涪陵区具备先天优势。榨菜产品附加值较低,原料成本所占比重较高,主要成本来源为收购青菜头。青菜头属于生鲜产品,单价较低,运输费用较高,且较长的运输距离易导致腐烂变质,增加原材料损耗率,造成采购成本的大幅提升。青菜 头采购成本的地区差异决定了榨菜生产企业的分布,相比外运价格,当地收购价格较低,榨菜的加工地大多集中在产地周边。我国青菜头的种植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浙江,涪陵是最 大的种植地,也是榨菜制作工艺的发源地,民国时期榨菜种植加工技术传到四川省及浙江 省的海宁、桐乡、斜桥、余姚等地。

2.3、行业进入挤压式增长,集中度持续提升

行业进入成熟阶段,龙头开启挤压式增长。榨菜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大阶段,当前榨 菜行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品类渗透率较高,行业量增更多是包装化产品挤压散装产 品份额,龙头企业实现挤压式增长,区域小品牌逐渐出清。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强者恒强。我们使用欧睿口径下的 Pickled Products 项作为包 装榨菜的整体规模,2008-2021 年,我国前五大包装榨菜品牌市占率由 46%上升至 63%。包装榨菜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龙一比较来看,我国榨菜行业龙头仍有市占率提升空间。与韩国泡菜龙头宗家府(Chongga Kimchi)对比,宗家府历史最高品牌市占率接近 50%,同口径下我们测算得涪陵榨菜当前 品牌市占率约为 30.6%。根据观研天下数据,我国 2020 年包装榨菜比率约为 2/3,我国 包装榨菜比例仍在提升,我们认为包装榨菜行业扩容速度大于龙头品牌扩产速度是龙一品 牌市占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市占率天花板来看,当前我国龙一品牌乌江市占率仍有提升 空间,考虑到包装榨菜行业也在扩容,我们认为乌江品牌市占率提升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放 大。

三、短期关注成本提价,长期关注大乌江布局

3.1、成本降低+提价落地,年内业绩弹性释放

3.1.1、青菜头收购成本回落,业绩弹性下半年有望释放

原料成本为主,测算得青菜头成本占比约 33%。公司以榨菜业务为主,21 年榨菜业务占比为 88%。榨菜加工程度不高,三腌三榨工序使用材料较为简单,辅料主要为盐、辣 椒、辅助香料等价格较低、用量较少的材料,因此,主要原材料青菜头成本占比较高。公 司收购原料的形式包括青菜头及青菜头粗加工产品(盐菜块),根据 21 年公司公布的青菜 头和榨菜半成品采购金额,我们测算得当年青菜头/榨菜半成品成本占比分别为 33%/7%,是主要的直接材料成本。

青菜头一年收储一次,辅料集中采购强化管理。青菜头是榨菜作物的膨大茎,是加工榨菜 产品的初始原料。榨菜作物一般于 9 月播种,10 月移栽,次年 2 月收割。青菜头采收后,部分被企业收购投入生产或收储,部分由农户自行收储或粗加工,等待企业后续收购。因 此,公司一般于年初完成全年原材料采购。对于辅料及包材,公司设有采购供应部,采用 年度招标方式,年初确定供应商和物资采购价格,年中根据生产订单计划,实施按订单采 购,有效降低资金占用,提升采购质量。21 年公司新成立了原料营运分部,着力强化对 大宗原料采购的管理。

独特采购模式保障原材料供应。青菜头产能是榨菜行业的生产瓶颈,为保障生产稳定进行,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在采购环节,优先保证采购量稳定、充足:复合采购模式保障原料供给。公司原料采购主要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采购模 式,多方合作,分散风险,保障原材料来源稳定。公司积极推动合作社建设,引导榨 菜专业合作社和原料加工户形成产业协作关系,安排榨菜专业合作社和原料加工户组 织贫困户和富余劳动力利用农闲时完成原料修剪整理工作,通过提供稳定的收购途径 和简单操作增加收入的工作机会绑定零散青菜头产能。

保护价策略绑定原材料产能。为保证收储青菜头的数量和质量稳定性,2018 年起,公司为贫困地区免费发放榨菜种子,并给村民讲解榨菜种植的技术,提高青菜头种植 面积,并签订《原料收购合同》,对种植的青菜头实行保护价收购,以保护价的形式 绑定青菜头产能。我们认为保护价策略会造成公司原料成本上涨,如 2019 年,公司 与农户签订《原料收购合同》,约定农历雨水前以 800 /吨的保护价收购青菜头,当 年涪陵区收购加工青菜头收购均价为 730 /吨,但长期保护价协议有利于绑定原材 料产能,保障原料的稳定供给。

扩建窖池加强收储能力,增强调节能力。截至 2021 年底,集团公司拥有 30 万吨左 右的原料窖池,实际榨菜+萝卜产能为 34 万吨,窖池基本可以覆盖年度产能需求。公 司持续加大原料窖池建设投入力度,扩大公司原材料收储能力,增强公司对原料市场 的调剂。目前公司仍有 1.6 万吨/年脆口榨菜生产线及配套仓库建设项目在建。

22 年收购均价下降,新材料使用时间略有提前。2022 年,公司青菜头收购均价约 800 /吨,去年收购价格约 1200-1300 /吨,同比下降 30+%20 年收购价格约 800 /吨。一般公司在 5-6 月起使用当年采用的新材料,Q2 老料比例约 1/2~2/3。年度均价来看,去 年收购均价约 1100 /吨。今年新料使用时间略有提前,预计 Q2 新料比例约 60%,综合 测算,公司今年全年青菜头平均价格为 975 /吨,同比下降 12.36%。季度节奏来看,Q3 起业绩弹性将在报表端体现。我们假设公司去年 Q2 新料使用比例约 40%,今 年 Q2 新 料 使 用 比 例 约 60%,计 算 得 Q1-Q4 公 司 青 菜 头 成 本 同 比 +63%/+0%/-38%/-38%。季度节奏来看,公司今年原材料成本下降释放业绩弹性将在 Q3 起在报表端有所体现。

3.1.2、提价传导单价提升,疫情+补库恢复出货

多次实施提价,当前进入 2.5 元价格时代。公司历史上实施十几次提价,包含直接上调出 厂价或零售价和缩减包装容量两种方式。频率来看,公司平均 1-2 年实施一次提价,幅度 多在 20%以内。当前公司主力 70g 鲜脆菜丝产品已进入零售价 2.5 元时代。

直接提价重塑渠道利润解空间,更有利于激励经销商刺激出货。复盘公司量价变动周期,可以发现,公司直接提价多与销量上升匹配。间接提价策略不影响各环节价格,从经销商 角度考虑,销售产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取的利润没有变化,经销商缺乏开拓市场的动 力,无明显因素推动包装产品销售数量提升,总销售量有可能表现为下滑。通常直接提价 会重塑渠道利润空间,出货价格及终端价格的提升将放大经销商利润空间,出厂价格提升 将压缩利润空间,进而影响经销商开拓市场的动力,推动包装产品销售数量提升,总销售 量有可能表现为提升。

21 年底提价落地传导顺畅,今年吨价提升。21 年原材料+包材成本普遍上涨背景下,调 味品行业集体提价,公司 11 月份公告提价,幅度 3-19%12 月起逐渐向终端传导。我们 预计全年来看,公司吨价有望实现双位数提升。疫情刺激+补库存,出货快速恢复。受提价影响,渠道优先囤积及销售低价旧库存,年初 公司和经销商出货量均有所下滑。随后渠道逐渐开始补库存,叠加 Q2 疫情反复,榨菜产 品再次受益宅家消费,公司及经销商出货量快速恢复。考虑到下半年整体基数不高,我们 预计全年公司出货量略有增长。

3.2、产品+渠道共同扩张,实现大乌江布局

3.2.1、榨菜为基,大乌江布局

产品定位高端,议价能力较强。对比竞品,相同包装下公司产品定价高于竞品,展现了公 司较强的议价能力。不同包装对应不同的消费场景,袋装产品定位较低端,针对方便速食 场景,消费者多为收入较低的群体和旅客;罐装、坛装产品主要针对家庭饮食和餐饮;礼 盒装产品主要针对送礼场景。对比同行业公司,公司产品包装种类较多,单一包装下单品 数量较多,高端礼盒装产品种类及定价大幅高于竞品。从产品结构上看,公司榨菜产品定 位较为高端。

榨菜为基,发展第二曲线,实现大乌江战略布局。公司以榨菜业务为基础,稳步扩张新品 类。目前,公司前期培育的泡菜+萝卜产品即将发力,调味菜业务正在储备,锚定餐饮市 场。多品类共同发力,实现大乌江矩阵布局。

榨菜:业务基石,注重升级。榨菜是公司的业务基石,2021 年收入占比约 88%。公 司以榨菜为原点,目前打造了鲜脆菜丝主力大单品,正在打造脆口大单品。居民消费 能力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公 司希望通过品牌和品类升级,培育更高端定位、新潮包装的单品,实现单品迭代,延 续品类活力。公司率先锚定减盐赛道,在 2022 3 月正式推出乌江轻盐榨菜,全面 升级优化产品,主打健康低盐理念,迎合现阶段消费者需求,产品一经推出受到消费 者追捧。国粹脸谱老版包装升级,将脸谱、故宫红、珐琅三种国风元素相结合,打造 国潮新包装。

下饭菜:基于乌江品牌,延伸品类。公司依托惠通产能推出萝卜、泡菜等产品,经过 多年市场测试,消费者对乌江认知度大于惠通品牌。从进度来看,萝卜是今年的战略 重点,公司今年计划在萝卜进行突破,在传播方面也有费用投放增加。目前萝卜可供 餐饮和传统渠道销售,主要有麻辣萝卜、萝卜干、脆口萝卜等 4-6 个产品,还会通过 换下饭菜新包装投放新品。公司未来将基于乌江品牌稳步拓展新品类,优化萝卜产品 设计,延伸开发休闲零食,尝试跨入川调酱领域,打造全新产品品类体系。调味菜:大包装,储备餐饮渠道。目前公司规划了二十多个单品,海带、萝卜、榨菜 等单品也是根据餐饮渠道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设定的,包装方面采用了卡通漫画形 象。目前产品测试与定制都已经完成,样品已发送到全国市场。

过往利润导向拖累新品培育。公司的销售活动以前以利润为导向,比如乌江榨菜这些年以 价放量,由于客单价和消费频次较低,榨菜涨价较顺利,为公司贡献收入增量,但随着价 格升高,消费人群逐渐固化,只能满足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群的需求,限制了收入进一 步增加。利润导向对新品类也成立,但高利润率和放量本身是相互矛盾的,新品类毛利率 低,市场不成熟,需要费用支撑,但公司投入不足,对经销商的激励也不足,导致前几年 新品放量结果不理想。

优选市场成熟品类,重点在于抢占市场份额。今年公司在战略层面对新品打法进行了改进。公司重点筛选的新品,只是公司的新品类,但都是市场上的成熟品类,避免前期开拓市场 的大额费用投入。以下第二大品类下饭菜为例,公司计划以萝卜为基础,向整个以蔬菜为 原料的其他的酱腌菜市场进行开拓。公司培育新品的本质在于扩大了赛道覆盖面,从 100 亿的榨菜赛道扩张至 300 亿的酱腌菜赛道。从培育成本来说,酱腌菜是成熟品类,公司无 需承担教育消费者的费用投入,当前酱腌菜格局较为分散,公司前期目标为争夺中小厂家 的市场份额。产能有序投放,助力品类扩张。为配合各品类销量扩张,公司持续建设新产能。2021 年 公司共有涪陵生产基地、眉山生产基地、东北生产基地三大生产基地,总设计产能 24.8 万吨,目前仍有乌江涪陵榨菜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一期)在建。

3.2.2、餐饮进军食材市场,下沉渠道网络放量

发力餐饮渠道,主攻大型餐饮和连锁店。公司今年正式成立餐饮团队,发力全国推广重点 餐饮客户,目前一些重点的全国餐饮企业和中小餐饮企业同步在发力。目前公司在餐饮端 主推的调味菜产品规格为 600g800g,目前单月销售额均已突破百万。公司调味菜产品 定位较为高端,目前餐饮端合作对象主要是大店、连锁餐饮,如真功夫(早餐配粥)、老 乡鸡(替代季节性配菜)等,此外还有大型工厂食堂、学校等对食品安全要求较高的单位。

逐步布局赛道扩张,向万亿级食材市场进军。与品类扩张的战略导向相似,公司布局餐饮 渠道更多是为突破体量有限的榨菜赛道,计划由榨菜酱腌菜调味品(酱料等)食材 赛道逐步扩张。就公司目前在餐饮渠道布局的产品来看,不仅限于佐餐,我们认为未来更 多具有食材的属性的产品将在餐饮渠道布局,实现公司从调味品向食材的进军。

成立销售二部,聘用专业团队。公司为配合餐饮渠道布局,成立了销售二部,外聘营销总 监,设立 8 个销售大区,33 个办事处。上半年,公司销售二部主要进行业务模式的探索 和培育,主要工作包含测试产品,调整薪酬机制,调整对经销商的管理、激励返利,考核 团队的工作完成情况和销售结果完成情况。持续推进渠道下沉。2019 年起公司开始布局下沉渠道,目前已实现一千余个县级城市的 覆盖,基本完成县级市场覆盖。21 年县级市场收入增速约 20-30%。考虑到当前公司县级 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乡村层面目前没有要求和规划,我们认为短期内渠道继续下沉带来的 增量有限,后续收入增量来源于下沉市场销量提升,将乌江产品打造成为当地市场稳定的、强势的品牌,依靠稳定的经销商网络持续放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