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徒步的咖啡
徒步的咖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99
  • 关注人气:2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海外CDMO巨头龙沙看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

(2021-03-16 14:59:05)
分类: 医药行业
从海外CDMO巨头龙沙看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未来的发展路径

聊一下海外CDMO巨头龙沙的年报情况,可以更好的理解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未来的发展路径。

从长期视角来看CRO/CDMO龙头最重要的竞争力或者说品质是什么呢,我想可以总结为几点,效率/口碑、产能、技术平台。
这几年国内CDMO公司的高增长来自产能的快速扩张,但是如药明和凯莱英这种不仅仅是一个产能扩张的逻辑,还有前期口碑和技术平台的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开始质变。
对比龙沙我们也看到了非常明确的技术平台和产能扩张周期下公司的发展路径。 Lonza成立于1897年,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第一的CDMO龙头公司,公司的CMO/CDMO业务范围覆盖小分子原料药和中间体、小分子CDMO、大分子CDMO、ADC和细胞毒素等新型产品CDMO、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等。 
这几项业务的表现来看,小分子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逐渐下滑,主要原因是该部分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印度和我国抢占了不少的市场,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九州药业、普洛药业等等都在起来。
不过小分子的CDMO业务还是表现不错,主要是公司进行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在新兴小分子药物领域的布局等,剂型和给药系统也是公司的优势领域。 
大分子生物药CDMO处于高速成长期,这个领域主要的玩家就是Lonza、药明生物、三星生物、BI等几家,Lonza、药明生物和三星生物的估值都在3000亿人民币左右,差不太多,但是我们预计未来药明生物会以远高于Lonza 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生物药CDMO的第一大龙头。 
新兴产品领域如ADC和细胞毒素等进入加速期,我在2019年开始研究ADC药物的时候全球才五六个上市的ADC药物,而且还有一个退市了,这两年ADC药物的研究也陆续进入收获期,有点像两三年前的免疫抑制剂,对应的CDMO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国内这块是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合作做这个事情,药明康德负责细胞毒素部分,药明生物负责单抗部分,然后在药明生物的车间“组装”成抗体偶联物,这块国内的厂商预计也不会落下。 
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目前市场规模还比较小,行业CXO还处于发展偏早期,但是增速会非常的高,我们前几天的梳理中也写到Lonza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能是全球第一的,而仅次于龙沙的就是药明康德,在无锡和费城的产能,并且还在收购及扩建产能,在最开始看药明康德的时候就了解到他是在细胞和基因治疗这块是全球第二,但是2018年的时候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这一点,现在对这一点的理解深刻的多,未来药明康德也不是不可能超越龙沙。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药明系的两家公司都非常优秀、没有绝对的优劣,现在大家都看到生物药CDMO的光明前景,5年后或许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就是今天的生物药CDMO。 

龙沙2019年的营收是59.2亿瑞郎(1瑞郎兑7元人民币,也就是414.4亿人民币),大概是药明康德的3.2倍,不过营收增速只有6.8%,远低于药明康德的34%;2019年龙沙的净利润是7.63亿瑞郎,同比增长15.8%,净利率12.89%;CORE EBITDA(剔除重组、收购和资产剥离)是16.2亿瑞郎同比增长7.2%,CORE EBITDA利润率从2013年的20%左右一路提升至2019年的27%左右。
由此我们也基本可以判断未来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生物和三星生物等公司的核心净利率维持在25%-30%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可以更高。 

龙沙还有一个趋势是开始在中国市场建设产能,龙沙的业务中80%以上来自欧美市场,但是也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崛起,中国市场是决不能放弃的一块市场,在南沙、广州等开始有产能的布局。

 ——中国的CDMO在到欧美市场建厂寻求国际合作的安全性,海外厂商在到中国建厂寻求中国市场的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