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天味业调研纪要2020-12-3

(2020-12-06 17:35:29)
分类: 消费,旅游,互联网类行业

       海天味业调研纪要 2020-12-3

主讲人:海天味业董秘张欣 

作者:逆众复盘
海天味业调研核心概要: 

成本压力&提价:公司成本端比较简单,过去各项成本基本此消彼长,预判明年,一方面农产品黄豆、白糖,会继续上涨,还有一些包装物料也会上涨,生产端的压力也比较大的,首选内部消化,消化不了的,也

不排除通过提价来应对。大概判断会有几个亿的成本上涨; 

复合调料:今年产能受限,少量铺货,预计明年(条产线扩充到 条)达到 亿水平,中期有望达到 10亿体量;做复调暂不对标现有对手,还是长期看好赛道;

需求类型:端只占 25~30%,餐饮占 50~60%,工业占 10~15%;不同渠道不直接设定价差,大包装会更便宜;

产品结构:酱油中 7000 /吨是高端,4000~7000 /吨为中端,4000 /吨以下的是低端,占比约为 4:5:1

产能&规划: 

现有产能:酱油+酱类在高明有 215 万吨,蚝油高明有 50 万吨,宿迁还有 20 万吨;其他的品类加起来高明约 50 万吨(高明合计 310 万吨);

产能规划:2023 年之前,高明增加 100 万吨的酱油+酱类,宿迁再投入 30~50 万吨的蚝油,宿迁也有料酒等新增,收购的丹和也要到 10 万吨; 

增长规划:2023 年之前,酱油 12%,蚝油 10~15%,酱 10%,其他类基本都有 10%以上的增长,复调单独核算。

库存情况:经销商的库存有定数,理想 12%,不能超过 16%,达到 20%就到高状态了。今年非正常的情况,我们对餐饮的经销商也没有做处罚。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正常了,就回到了正常状态的管控。

 

Q&A 

Q:今年公司推新品的情况?以及对明年的展望? 

A:今年疫情的情况,受疫情影响,公司对居家端的渠道、产品相对比较重视,家庭端的新品推广做了一些加速,火锅底料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按照常规的进度,研发、营销不会这么快。

火锅底料很多设备是纯进口的,而我们产能随生产设备的扩充也有相对延迟,我们现在只会有 台生产线,今年收入也只能达到大几千万,经销商都是限量发货的(100 箱左右),还要排队。所以今年的贡献量预计很少,但火锅底料推出来之后,我们的品质从去年就开始研发了,所以经得起推敲,所以推向市场还是挺受好评的,市场美誉度还比较高,我们现在明年一则会做一些非常规的发展,现在单纯对 端的,过去我们比较少做广告先行,但这款我们可能会先投广告,到明年 月第二条、第三条产线也会上,产能也能达到 1~2 亿元的规模,所以看明年有希望做到接近 亿的水平。这个产品跟愿意的日常调味品有些差异,日常调味品很少有新品做到 亿的,消费者买回传统调味品渗透比较缓慢,一般需要 2~3 年培育到 亿,而火锅底料不一样,是方便的调料,消费者不需要再处理,对于口感可以直接体验,所以要非常规的手段去发展。

海天的三五计划,长远战略,立足调味品行业,做相关的多元化。酱油、蚝油、调味酱已经行业第一了,后面的第四第五都会想做到行业龙头。还有些品类在 端的占比比较大,不止是在 端,今年醋的产品发展

的还是不错的。

(火锅底料的长期规划?会追上颐海吗?) 

我们做这些品类,都是经过测算的,火锅底料远不止现在的容量,需求非常旺盛,所以我们做这个产品,没有对标谁,这暂时也没有达到多少亿的 年规划,达到 30~40%的增速,做到 10 亿的单品也是不难的,用的很快,适用面比较广。毛利率会比酱油低一些,和蚝油差不多。

(其他的复合调料、其他品类?) 

也会出的,消费者买原材料,加入酱类就能做的,已经有了,鱼香肉丝等。我们感觉也是行业的趋势,几家企业做这个品类,也是在引导消费者的需求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发力做。

醋今年预计 8~9 亿元,料酒也有小几个亿。 

Q:今年有疫情的影响,公司的餐饮端占比大致下降到什么水平? 

A端的占比,从行业来说就只有 25%的销量,大头在餐饮,我们也是 25~30%左右。总盘上看,餐饮占 50~60%,工业大致占 10%左右。

我们要在 端做的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 

BC 价格的差异——金标生抽王:500ml 装的均价~4.5 元,2L 装的均价~4.3 元,4.9L 装的均价~4 元,价格的差异来自于包装的节约。

Q端的平均价要高一些? 

A:这个很难统计,销量占比约为:高端酱油占 40%,中档占 50%,低端占 10% 7000 /吨是高端,4000~7000 /吨为中端,4000 /吨以下的是低端。 20 年前,金标生抽王最早卖是 元,而 20 年前我们考察日本、台湾、香港的均价都更高,所以我们也可以提价,一方面提价另一方面也是产品结构的提升的。我们的金标生抽王已经卖了 60 年了,现在超市卖 6~7 元,20 年翻了不到一倍,我们预计未来中档价位会在10 元左右。公司的高端酱油销量也已经非常可观了,超过一些以高端为主的品牌整体的量了。 

Q添加不能标注了吗? 

A:影响不算大,还在征求意见的阶段。 

Q:近期也看到一些其他调味品公司披露了产能规划,请问海天目前各个品类产能的情况?以及未来几年增长的情况? 

A:高明有 310 万吨(所有调味品),酱油+酱类是 215 万吨,蚝油是 50 万吨,宿迁还有 20 万吨;其他的品类加起来剩下。

2023 年,我们已经在布局,2023 年之前,高明增加 100 万吨的酱油+酱类,宿迁再投入 30~50 万吨的蚝油,

宿迁也有料酒等,收购的丹和也要达到 10 万吨; 

2023 年之前,酱油 12%,蚝油 10~15%,酱 10%,其他类基本都有 10%以上的增长,复调单独核算。 

Q:公司对于品类发展还有哪些探索?产品研发的路径?

A:我们新产品,每一年都会出,我们对于新产品的态度是,含金量更高了,是影响更深远的产品。以前的新产品,没有太多的期待,只是先推出来再测试,如果能在市场上有稳定的基础后再推广,公司投入也不多。

今年推的几个新产品,火锅底料、裸酱油都是给予了一定的宣传。

Q:公司对明年的成本端压力的感受、如何展望影响? 

A:我们每年年底做第二年的采购策略,虽然我们的物流简单,食盐、白糖、面粉、黄豆,占到 50%的成本,还有 30%多的包装物,有石油的影响。所以我们波动大的原材料,一个是黄豆、白糖、包装物、纸箱,过去几年这些产品,此消彼长。

今年黄豆上涨比较厉害,但是 PET 瓶子又下降,所以几个原材料此消彼长,对于我们总的成本盘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而我们预判明年,一方面农产品黄豆、白糖,会继续上涨,还有一些包装物料也会上涨,生产端的压力也比较大的,我们首选是内部消化,消化不了的,我们也不排除通过提价来应对。(但暂无确定计划)

大概判断会有几个亿的成本上涨。 

Q:疫情原因,经销商库存变化比较大的,我们怎么进行经销商的管理? 

A:经销商的库存有定数,理想 12%,不能超过 16%,达到 20%就到高状态了,但今年有些餐饮经销商库存超高,我们也在帮助这些经销商清理库存,今年的状态,有这种非正常的情况,我们对餐饮的经销商也没有做处罚。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正常了,就回到了正常状态的管控。我们公司绝对不允许销售和经销商投机、压库存,这对企业的伤害非常大,这没有实在的动销,如果这种现象蔓延开,危机是非常大的。任何的波动,会堵塞渠道,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视的管控,绝对不允许压货。经销商瞒而不报,会有市场稽核人员,会重罚。

比如说我们当年在华东地区,差 亿没有完成目标,但因为不少经销商的库存超过了 20%,所以就停止发货了,我们很重要,我们销售每周都会盘点。我们也会担心销售和经销商串联,所以我们要有稽核小组。

有些油料,就会有监控系统,但是会增加经销商的工作负担,但也有可能造假。站在经销商的角度,他们代理的品牌少的 个,多的 10 多个,如果每个品牌都有系统,会增加很多工作。

(独家代理的经销商会不会要求上系统?) 

我们一般也不建议经销商单一品类,非海天之外的产品,我们都是鼓励做的,这样能够摊薄成本。

(按照不同区域经销商的贡献,西部、北部、中部一年 300 多万,东部和南部能达到 500~600 万,为什么会有阶梯式差异?) 

整个省份销售额就能看到问题,广东 年多亿,所以县级经销商能达到千万,而青海、西藏,我们甚至没过亿,所以单个经销商的体量就会小,西部地区人均销量只有几元钱,而高的城市能达到 50~60 元,有 10 

的差距。

一方面是覆盖的问题、人口密度问题,另一方面品牌影响力的问题。当地还会有一些知名的品牌,也会有寡头竞争的局面,每个市场都要分析,虽然这几年知名度在不断提升,但总盘销量还是没法跟华南、华东比。 

Q:我们有没有侧重中西部、北部的经销商拓展? 

A:不是我们的渠道量少,就要增加经销商,并不是经销商越多越好,西部我们也要分析,是经销商不够还是覆盖面广,而人口相对稀薄。广东一个县能达到 20~30 万,而西部一个县就是几万,地域很广,所以经销商铺货的时候,成本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如果增加经销商,可能都养不活。我们主要的增长肯定还是来自于现有的经销商。我们还会有淘汰的经销商。一个经销商稳定需要 年多的时间。

Q:我们的销售体系几个品类是公用的吗?

A:共用的,销售人员和经销商,各个品类都可以用 个经销商,也可以开发新的经销商。我们的销售体系,正常情况 2~3 级,一级经销商、分销商、零售端(或餐饮)。

我们公司的出厂,到消费者拿到加价 45%左右。经销商大约 10~15%,分销商约 6%(低于经销商),终端在 15%左右。 

(经销商体系会有扁平化的趋势吗?) 

如果扁平化,必定增加人员投入,这是非常多的,

比如康师傅、统一,这些企业是非常扁平化的,各地成立营销机构,大量的营销人员,到餐饮店铺货,所以他们能见度比较高,所以终端表现很好,但是海天不一样,端只有 25%,还有大量的餐饮渠道,我们也不是一个业务人员就能进去的,还有一些需要当地的二批商资源来供应餐饮,很稳定的关系,所以有些餐饮直接从二批商的,我们厂商给他们直接供货是进不去的。这些毛细血管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Q:我们怎么看社群团购对于原有经销网络的冲击?对于调味品品类会带来哪些契机?我们如何参与到这项渠道变革?

 A:现在的趋势,就需要经销商有多盘生意做,固有一种终端的思路是会受损的。 

Q:复合调味料,大家关注度非常高?长期您觉得竞争格局,谁能到最后留存下来?今年复合调料在疫情当中相对好,这个短期的扰动,明年以后复合调料的趋势? 

A:未来竞争玩家会越来越多,但调味品也很特殊,不是单纯资金就能够撬动的,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进入到这个行业,企业的发展,边界越来越模糊,只要我们企业强,就能发展很多东西,这种企业发展的边界模糊,不止是调味品行业独有的。还有一些家电、恒大,都坐汽车等跨界,我们能应对的方式,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优势,不断借力行业更高的竞争门槛,所以我们在做的也是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缓解行业的竞争烈度,更长远我们是看不准的,短期内,我们的三五计划内,我们不会受到很大冲击,毕竟我们作为调味品龙头很久,现在龙头的地位累积的竞争壁垒和过去 20 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让我们也要跨界,让我们来抵消一些风险,所以我们今年对一些新产品的概念这么抓紧跟进,也是这个原因。火锅底料过去我们也构思过,但都不认为是重点,我们之前只抓住发酵类,而火锅底料只认为不是核心,但只要有市场的就要作为核心,我们也转变了态度,我们未来会看到更多的新产品跨界出来(立足自身优势)。 

Q:我们跨界上新的考量?

A:这个是其实是根植在海天员工的。我们的厂区就是第一步创新,对行业的推动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其他企业都是在以海天的创新来做的,第一个人做是非常难的。乔布斯说做第一款 IPAD,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各种需求,当时目标提出来,大家觉得不可能,但最终就实现了。当年建设高明厂的时候,环节工艺很多。过去都是分开的,一个环节一个车间,然后中间用运输车。但我们建这个厂区的时候,如果保持原有的模式,就会非常耗能、占地大。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所以我们设计这个厂区就花了 年,不断地探讨,目的就是连续起来,这样做,我们真的就做出来了,领先了行业 10 年不止,按理说我们可以放松,但我们现在在做新的 100 万吨,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海天不是停步不前,一定是在现有的标准上不断提升。这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就是要不断创新,比如我们的火锅底料,消费者说可以喝汤底的火锅底料,这是有我们的核心技术在里面。

 Q:薪酬激励体系? 

A:我们对员工的薪酬,自从进到公司,只要我们的员工是有价值的人才,整个收入就不止薪酬,每年都会有针对各种成果的奖励,即使是今年疫情的情况,很多员工都拿到多 个月的工资(完成一些特定项目),

这种激励是很常态的,只要能做出成果来。所以我们的员工是做很久的,很多都是 10 年以上的。我们当时的股票都是公司奖励的,每年过后,都会让我们买这些股票,当时都挺排斥的,当时都觉得有钱更好。但是

有了股票后,就对公司更加的认同,更安定,所以经营班子都是了 20 年的,部门经理都是做了 10 年以上的,一个人不想走就一定是挖不走的。 

Q:中高层的体系? 

A:有 个序列

有管理体系,从 M1~M12,有不同的等级

有技术体系,从 T1~T12,同等级的 收入可能比 还高。

以及营销序列。 

Q:新品的推广,前几年来看,我们推新这块遇到过哪些问题吗? 

A:主要是作为企业要有决策,我们的对与错影响也会比较大,现在的一些产品,比如裸酱油,这个含金量非常高,产品非常好吃,但是成本也非常高,零售价要 30 多元一瓶,这个价位的产品,我们推的话,是要有比较多的成本,无论是销售端还是品牌端,而有可能消费者并不买单,这就是企业需要决策的问题,日常我们推新需要决策的过程,如果我们不推一个好产品可能就埋没了,其他方面倒没有什么困难。

经销商天然排斥新品,如果我们重点推的新品,一定要给下任务经销商,所以他们的属性决定了不喜欢新品,就要我们在和经销商之间相互约束的关系。我们企业会投入,也需要说服经销商做这个产品的好处。也看我们对这个产品的信心。如果我们的新品大概率能成,那么就更有信心了。

(推新品是单独的人员吗?单独考核吗?)

火锅底料单独分出来了,其他的新品还是原有的品类,要看产品的定位和发展,火锅确实是今年相对比较重视的,所以我们有很多做法是非常规的,比如裸酱油没到单独考核的地步,虽然很受关注,但也是 30 多元的产品,也要在销售中持续观察。

(一般给一个新品多长时间试水?) 

新产品上市后就销售,也不是一出来就置之不理,我们也会有阶段性的促销,也有这样的发展计划,各个市场也会有铺货的要求,买的过程中就有反馈和回购的测算,看这个产品的前景,如果产品 1~2 年有过亿的销量就还不错(不行就会慢慢取消),在过 2~3 亿再有广告跟进。

Q:经销商自提的问题,过去 年,带来了整体成本,后面整比例持续提升吗? 

A:目前还比较低的(不到 10%),应该也很难往上提升,这个也不是重点,这是经销商的一个选择,少部分会把自己的贸易撤了,绝大部分经销商还是选择到岸价。

Q:今年公司内部,哪些区域或者具体省份是不及预期的?

A:我们的广东就不太好,一方面客观上餐饮比重高的省份,再就是外来人口没有回来,另外主管原因,产品结构、经销商结构,疫情也是试金石,把企业方方面面的问题找到,这是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再提升,所以我们也是做了诸多措施,避免后面再有类似的问题。

Q:新工厂的效率会有提升,哪些量化指标能有提升呢?

A2016 年开始,180 万吨的产能逐步释放,所以从 2016 年开始我们的酱油、黄豆酱的毛利率在逐步提升,原材料使用率都是有贡献,以及高端酱油的占比提升(其实也与新基地的投产有关系),同样的投料,新产能能够生产更多高端的酱油(比如特级酱油)。

2014 年前后,我们的高端酱油就没什么增长了,是因为我们的产能受到局限了。

酱油的工序是有 10 多个的,设备是大家都可以买的,但应用方式和指标控制都不同。 

Q:每年经销商都能有 10%的净增长? 

A:留下来的都比较好的经销商,未来经销商数量也不是无限增加,现有经销商横向、纵向发展都很重要,也不是越多越好,我们纵向的发展(深度,单个经销商能力的提升)高于横向的发展。我们有些区域,经销商都是手把手教会的,每年的销量指标都是要跟海天的营收一致的增长。

Q:短期经营业绩的展望?

A:目前来看没有特殊情况,没什么大的波动,明年的计划还没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