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读

(2018-05-21 08:24:5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诗歌欣赏

201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读

                    (看高考题型,作答思路,悟解题要领,练答题感觉.)

1.2014年高考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

⑴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⑵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2.2014年高考课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宿渔家  []郭震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⑴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⑵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3.2015年高考课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分)

 

 

⑵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4.2015年高考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⑴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里,并简要赏析。(5分)

 

 

⑵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5.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 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 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⑴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⑵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6.2015广东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7.2016年高考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⑴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⑵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2016年高考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

⑴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⑵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9.2016年高考课标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六韬:古代兵书。  时髦:指当代俊杰。  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⑴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⑵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10. 2017年高考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⑵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1.2017年高考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⑴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⑵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12.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⑴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3.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⑴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原因。(6分)

 


⑵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14.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5.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16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⑴问题: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201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读(答案)                 

1.2014年高考课标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等。要理解景物描写的词句,从情感、结构、主旨表达等方面来思考景物描写作用。依题干一定要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情感及表现情感手法。探究情感应注意标题、注释、诗中情语和意境色调等,答题时要注意词的“末尾两句”的限制。

2014年高考课标

参考答案诗人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情感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无言山月更衬内心的惆怅。(手法2分,分析3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解析题干为“韦庄在诗中”,由此答题范围是只限“韦诗”,“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情感”,由此推论,考查的是表达技巧。表达感情的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衬托对比、用典等,必清楚这些术语的含义并能准确判断。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参考答案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凄清、怅惘之情

郭诗“灯前”表现诗人住宿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的的思想感情。注意诗歌中的情语,韦诗中的“一觉江南梦”“惆怅”,郭诗中“笑说”“明月随船送到家”这些关键词句。

2015年高考课标

参考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景,描写的是眼前之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虚景,是诗人出发前的想象之景。从标题可以看出,作乾此时尚处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是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2分)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的比较鉴赏,比较写景的角度。注意从写景的顺序、动静、虚实、形声色等多角度来思考。本题特别要从标题入手比较写作技巧。

参考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3分)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3分)

考点解析考查思想情感。首先要明句意:尾联大意是“勤于王事于到遥远的地方去,只有在戍边之地私下里于梦中才能偷偷回到家乡。然后通观全诗,把握情感。前六句极言北庭环境的艰苦,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虽有勤于王事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但思想上还是爱情感占了上风。

2015年高考课标

参考答案  巧妙构思。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于暮春之景平添几分生机。用词巧妙:“抱“”吹“两个动词,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从手法、炼字、意象的选择、结构等角度去思考。颔联紧承“忆咸京”三个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的回忆。此联巧妙之处在于用“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什么情感,3分,进行简要分析3分)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2015浙江卷

答: (2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考点解析:分别从“浔阳”“月色”两个方面思考,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即可。

参考答案5分) 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从“雅调”“旧谱与新声”可知是从乐曲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是正面描写。从“爱当垆少年,将雅调,寄幽情”是写乐曲演奏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是写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总之,这类题注意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去思考。

2015广东

答:“软”字一语双关,也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触觉。既是写风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答出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考点解析:查诗歌中的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首先要理解词义,然后指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答:过即指经过,路过,首联写经过大通驿的时间、晨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颔联写过大通驿时景物与地点的变化,远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便过了河湾,红树已在身后;颈联写通过大通驿的舒适心情;尾联则写对过大通驿的美景,由眼前美景联想到绘画美。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中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之意。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软一江水 ”“轻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2016年高考课标卷】

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明确诗歌形象---长江;注意体现形象特征的词:“万里、九龙盘”支流众多;“豁、飞”水势浩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特点,注意组织答案要分点作答。用意可从结构和主题的角度来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点解析分析诗歌中的用典首先要明白典故本身的含义,这是注释的信息。然后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追求作答。

2016年高考课标

参考答案第一问: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如飞龙跃出,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苦心布局,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马的形象和曹霸的形象。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惨淡经营”),及作画时的状态“斯须”)

参考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以此反衬曹霸的高超画技;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点出画家捕捉此马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解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解答时从“一般画工”“玉骢马”两个角度来理解,前者反衬,后者正衬。既然是对曹霸高超画技的铺垫,自应在前四句中寻求答案,尤其是抓住其中的描写语言。

2016年高考课标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能力。第一问表观点;第二分析观点,也就是分析炼字之妙。(手法+表面意思+深层情感)

参考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考点解析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两首诗的情感比较。认真审题,读懂诗意,写出不同处即可。

10.2017年高考课标卷】BE【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注意易错点:翻译理解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意象意境错误+语言分析错误
答:用春蚕食叶比喻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句题)
考题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手法+情感主旨。
11.2017全国卷二答案】
B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点睛】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互相关心。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12.2017年高考课标卷】CD

试题分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考点定位】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程中,应当一字不漏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角度进行判断即可。
【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意境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翻译错误

参考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与一般情感归纳不同的是,注意照应“戏赠”二字。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标题+作者+注释+情语+意象意境特征。

13.2017年高考北京卷】

参考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14、2017年高考江苏卷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解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本题已经把情感告诉考生——愁,要求概括其原因,且目标是中间两联。“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一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病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丹枫照应标题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平生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景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
15、2017年高考山东卷答案】
1“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3)【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题)。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
2 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16、2017年高考浙江卷答案

参考答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试题分析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 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对“对比手法”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内容,一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17、2014山东卷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

创作的高雅情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