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定常可压缩流场分析—NACA0006翼型气动力计算

标签:
教育 |
分类: 案例分析 |
二维定常可压缩流场分析—NACA0006翼型气动力计算
【摘要】翼型的气动力计算是空气动力学领域中十分常见的问题,本文针对一个实际NACA0006翼型,使用CFD仿真软件Fluent软件包进行气动力计算分析。计算出了在攻角为4°,马赫数为0.8的工况下的翼型外流流场,获得流场压力分布,通过FLUENT自动对翼型表面进行压力、剪切应力的积分获得在该工况下的空气动力,从而得到在工况下的翼型升力(与来流方向垂直)、阻力(与来流方向一致)和力矩。计算结果与课本正确结果完全一致。此外,改变马赫数值,比较计算结果,进一步学习了解激波和不同马赫数下的受力情况。
1.
Fluent软件是用于模拟具有复杂外形的流体流动以及热传导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有效地模拟NACA0006翼型空气动力问题。本实例采用CFD仿真软件Fluent对NACA0006翼型空气动力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将对计算域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采用压力基耦合求解器来求解可压缩流动;对来流采用远场边界条件;湍流模型选择Spalart-Allmaras模型;并且在初始化时使用Full Multigrid初始化,以获得更好的初始流场数据;除了通过残差判别收敛,还通过力和表面上设置点监视来检查解的收敛情况。
如图1所示的是NACA0006翼型,翼宽度为1m,具体几何结构数据来自课本光盘中的NACA0006.dat文件。空气自无穷远处以马赫数0.8和攻角4度绕流此翼。攻角是翼弦与来流速度之间的夹角,抬头为正,低头为负,常用符号α表示。马赫数为翼型速度与声速的比值。雷诺数本实例研究空气绕流的流动情况,分析NACA0006在马赫数0.8、攻角4度工况下的升力、阻力、和力矩。在完成该工况下的数值模拟之后,改变马赫数或攻角,分析其所造成的影响。变形一:攻角为4度,马赫数为0.6;变形二:攻角为4度,马赫数为1.2。
在一个半圆形加长方形的二维平面中充满等密度的空气等介质,半圆半径为15m,长方形宽为15m。翼型以0.8马赫数的速度往左移动,同时形成空气绕流。假设实际在常温下进行,则由雷诺数
,可判断流动为湍流状态。计算区域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划分比较整齐的结构化网格,将计算域划分为两个部分。
http://s1/mw690/0042rYW2gy6HyiEPLywc0&690
图2 计算区域示意图
2.
http://s3/mw690/0042rYW2gy6HyiI60rE02&690
2.2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全部采用四边形的结构化网格(见图3和图4),左半边网格总数为300 300,右边网格总数200 100。网格划分采用接近翼型处密,远处稀的方式。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经过迭代计算,各个方程的残差均小于10-4,计算至结果收敛。
翼型给定的几何形状为梭行和尺寸为长1m,宽0.06m。只需设定两种边界条件:计算域外围和翼型上下表面的边界条件。将最外圈边界设为远场边界条件(pressure_far_field),该边界条件只对可压缩流动适合。对翼型的上下表面设为避免条件(wall)。本例为定常问题,无需设置初始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http://s12/mw690/0042rYW2gy6HyiVBcSL9b&690
图 5残差动态显示图
http://s12/mw690/0042rYW2gy6Hyj0F8bF4b&690
从图10可以看出翼的压力分布大致如下:压力最大区域在翼的下表面的前部,其次是翼的下表面后半部分及上表面的后半部分,压力最小的部分在上表面的前半部分。清楚地表明了翼型的升力阻力的位置及大小。上表面中间靠后位置出现了一道明显的激波,由激波性质可知,穿过激波,压力上升、温度上升、速度下降、马赫数从大于1减小到小于1。本实例中清晰的捕捉到了激波,壁面激波附近的网格和压力云图分布(图11-12)表明,压力从蓝色区域的较低值在激波位置瞬间提高到绿色区域较高的值。
http://s8/mw690/0042rYW2gy6Hyj8wm2j07&690
http://s15/mw690/0042rYW2gy6Hyj8BFgOae&690
图 12翼周围压力分布等值线图
图13-14表明速度分布如下,在翼型上表面前半部分红色区域速度最大,翼型上表面附近后半部分蓝色区域速度最小。其余部分呈黄绿色速度值在这两者之间。从速度分布等值线图(图13),可以发现在激波位置最靠近翼型上表面处,速度由最大突然降为最小,这与激波性质相符,穿过激波,压力上升、温度上升、速度下降、马赫数从大于1减小到小于1。表明此处确实出现了激波。
由翼型上下表面的压力系数分布线图(图15)可知,红色的表示翼型上表面压力系数,白色的表示压力下表面压力系数。可以发现翼型下表面压力稳定,没有较大变化,没有形成激波,而上表面形成了激波,而且激波出现在0.45倍弦长处。
图 17 翼型上壁面附近的速度矢量图
4.
在前文工况下,已经得到了激波,也符合激波的性质。下面通过只改变马赫数,来学习不同马赫数对激波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翼型空气动力的影响。
4.1 攻角为4度,马赫数为0.6
从图18-20可以看出翼的压力分布大致如下:压力最大区域在翼的下表面的前部,但是整个下表面压力变化不大,压力最小的部分在上表面的前半部分,清楚地表明了翼型的升力阻力的位置及大小。上下表面压力都是连续变化的,翼型上、下表面压力系数分布线图没有出现类似图15中的断裂。也可以看出上下表面间的压力差,没有0.8马赫数时的大,表明升力有所下降。通过与前文图10-11的对比发现,没有产生激波,上下表面压力变化梯度都不是很大,没有像穿过激波后的压力瞬间上升的现象。进一步从反面验证了激波的性质。
图21表明速度分布如下,在翼型上表面前半部分深橘色区域速度最大,翼型前端尖尖处淡蓝色区域速度最小。大部分呈黄绿色速度值在这两者之间。上下表面的速度差没有0.8马赫数工况下大,表明升力降低,这与图18的结论一致。攻角不变,马赫数减小,升力也随之减小。
4.2 攻角为4度,马赫数为1.2
http://s7/mw690/0042rYW2gy6HyjywFH8d6&690
5.
本实例是二维定常可压缩流场分析,对NACA0006翼型进行了气动力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与课本(fluent入门与进阶教程)完全一致。计算获得了流场的压力分布,算出了在4度攻角,马赫数为0.8的工况下的空气动气(升力、阻力、力矩)。计算过程中采用监测点监测求解的收敛性,并且采用多种后处理工具检查与激波相关的流动现象,发现激波出现在翼型上表面0.45倍弦长处,同时也验证的激波性质(穿过激波,压力上升、温度上升、速度下降、马赫数从大于1减小到小于1)的正确性,此外还通过改变马赫数值,学习受力的变化以及激波的变化。发现当马赫数小于一定值时,不会产生激波。当产生激波以后,马赫数越大,激波位置会向后移,阻力会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