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健康文化 |
分类: 性学十三讲 |
同性恋是怎么产生的呢?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不少学者研究
1、心理动力学的解释
很多心理学家提出,同性恋形成的原因和异性恋没有什么不同,二者都是人们可以采取的生活方式,其差别只是选择对象的性别不同而已。但是也有不少精神分析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神经心理失常症,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结”在青春期未能克服,他希望占有他的母亲,而结果却产生了“被阉割的恐惧”,因此产生了与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另一种解释则强调了父亲在同性恋行为中的作用,产生男性同性恋的家庭是由于有一个过分强悍的飞扬跋扈的母亲,和一个胆小怕事、软弱、被动的父亲造成的,这使得男孩在认同男性气质方面产生障碍。
2.生物学的解释
3.学习理论的解释
根据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人类绝大部分的行为并非属于本能,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因此,学习理论不同意精神分析理论的下述看法:人生来便具有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倾向,后来的性欲定向是两者之中的一种受到抑制的缘故。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并非生来就有同性恋或异性恋的倾向,而只有产生性反应的能力。在婴儿时期,所有的人都是“中性”的,由于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结构的“强化”作用,使大部分人学会了对异性刺激产生性反应,而具有异性恋的倾向。同性恋的产生从本质上说与异性恋并无不同,也是学习的结果,只是同性恋者的个人经历使他们走向了另一条通向同性恋的“学习”途径。
所谓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一种行为发生后,周围环境对其行为的奖励或惩罚而引起行为者在心理方面的肯定或压抑的过程。学习理论认为,人在开始阶段,既与同性也与异性接触,如果同性恋行为受到“奖赏”,便可能导致这种行为的强化,使人的性定向趋于同性恋;如果异性恋的尝试受到挫折,也会削弱异性恋的定向形成而使同性恋易于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