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落脚处

(2022-05-15 22:12:46)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国学经典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杂谈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弟子问先生:“有时候闲暇期间,本来准备好学一些新东西的,但一拿起手机不自觉的耍起来,就总也停不下,等到自己停下了,才发现时间和精力已经浪费了一大半,这个时候会非常恨自己,但同时,又有另一种声音安慰自己说,反正是假期,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放纵一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呢?”

  先生道:“第一种想学新东西,想自我日新的想法是良知在发动,‘日新之谓盛德’,天赋人大德,本就是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学新东西的本质不是为了增长知识,扩大见识,提高认知,而是让自己在接触更多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去沉静自己,升华自己,发现更真的那个自己,拔云见日,找到本来纯粹,明德澄明的那个自己。《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其实一个人不只做了亏心事后会自己遮遮掩掩,惶恐不安,一个人不能如本心所愿去日新自己,无法自胜,自己同样会不自如,无法自慊。

    人只有在良知莹彻,元神归位的时候才有气定神闲之态,这个时候才能慧从中出,生机活泼,创造力尽显。为什么很多人模仿应付之事做得很合格,小技小术也搞得不错,但就是无法有大的独立开创呢?本质原因就在这里,他们良知一直是被蒙蔽的状态,德立不起来,才华根本就没有生长的土壤。万物要想盎然生长,需要春风,人想要自如尽性挥发,同样也需要一种隐形的力量,这隐形的力量就是一个人所下的进德之功。”

  弟子又问:“有没有一句话就能解开整个人生,生命,生活的真谛的?” 

  先生道:“圣贤经典中到处都是,比如《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生命想要性明畅达,本在明明德,是反己,修己,正己,成己的功夫,末是安人,成人,立人,成物,福泽天下,本夯实了,末只是自然顺带的事。知止,是知道人生想要廓大,其根本只在明明德这个大方向上!至诚不息,纯亦不已的按照这个大方向去反身而诚,不断日新,修身诚意,格物致知,才能有后面的有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换一句话讲,即是,——你活着,一呼一吸,一言一行,一事一思,都往这个大方向上靠,你的身心才算有了最坚实的落脚处,灵魂才有了最好的安处(也就是孟子讲的‘居天下之广居’),时间和精力就都能用在刀刃上,这样持续‘进取不忘其初’(其实就是进德),生命,生活,人生,不自性俱足才怪,不慧根夯实才怪,不乐趣无限才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