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

(2022-04-14 14:17:22)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zun)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文王的祖父,公亶父,姬姓,名亶(dn),又称周太王,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公亶父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bn)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周族逐渐强盛,加之周太公“积德行义”,使得“国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

  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就是历史上的圣王,——季历接位后,师承古公亶父遗道,笃于行义,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朝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提高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

  周朝长久基业并不是一时形成的,没有几代人的德之累积,恒久的力行仁义,是不可能有周的繁荣昌盛。文王的祖父、父亲都是历史上的立德立功的典范。有前代人的良好家风熏陶,基业基础,加上文王自己笃信善道,好学日新(周文王被关牢里时,没有怨天、没有尤人,依旧不忘推演易经八卦)周朝的盛大开启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武王完成了周朝建立的大业,跟周公一道建立了以礼乐和道德为基础的先进治国制度,也不是偶然的,他们前面至少有三代的基础,从曾祖父、祖父,到父亲,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圣王。而接下来要和下一代一起突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魔咒,继续弘扬中华文明,武王所要接下的承先启后的使命不可谓不重大,这里面所要付出的艰辛一般人难以想象,但武王跟兄弟周公,大臣姜子牙等一批贤人一道,最终还是圆满的实现了周的相对持久和谐。是什么让他们能做到这样呢?

   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天地万物一体的仁爱之心所至,正如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说圣人孔子那样——

  春秋末年,孔子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其时,社会上人有的数落他阿谀奉承,有的讥讽他花言巧语,有的诽谤他不是圣贤,有的诋毁他不懂礼节,有的侮辱他是东家的孔丘,有的因妒忌而败坏他的名声,有的憎恨他而要他的命,即使当时象晨门、荷蒉kuì这样的贤明之士,也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他的弟子子路虽学有所成,尚且还不能对孔子完全相信,孔子去见南子,他表示极大的不满。孔子的“先正名”竟被子路说成是迂腐。可见,当时不相信孔子的人何止十分之二、三呢?但是,孔子依然汲汲遑遑,仿佛在路上寻找失踪的儿子,成天四处奔波,坐不暖席,这样做难道是为了别人能了解、相信自己吗?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有天地万物一体的仁爱之心,深感病痛紧迫,即使不想管也身不由己。因此他说:“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末之难矣!”哎!若非真诚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又有谁能理解孔子的心情呢?世上如许“遁世无闷”、“乐天知命”的人,自然可以“无入而不自得”和“道并行而不相悖”了!

   孔子说:“没有忧愁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 ,发扬光大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了商朝,取得了天下。他的这种正义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保祭祀不断。直到晚年,他才承受上天之命而为天子,因此他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完成的事业。

    武王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制来追祀祖先,并且把这种礼制一直推广到诸侯、大夫、士和老百姓中间。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父死就要按大夫的礼制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父死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守丧一周年,一直到大夫都可以使用,守丧三年,一直到天子都可以使用。至于给父母守丧本身没有贵贱的区别,天子、庶人都是一样的。”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