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2021-09-15 14:46:06)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我国先君太公就曾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回去后姜子牙被尊为太师。

   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其实,姜子牙原本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姬昌被囚禁在羑(yu)里时,姬昌之臣散宜生、闳(hóng)夭 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姜子牙也认为“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虽然姜子牙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姬昌、姬发之师。

  首先是姬昌仁德,然后才能以德服人,吸引来各方贤明之人。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在,德高望重的人归向谁很重要,德高望重的人是能影响社会走向的,他们在古代被称为“大老”,这些人往往是意见领袖,代表着民心所向。周文往因其仁德,吸引来了伯夷,姜太公这样有名望的人,以此才能迅速聚集民心,破商建周。


  孟子说:「伯夷为躲避殷纣,隐居在北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便说:‘何不去归依他啊!我听说西伯是善于养老的人。’姜太公为躲避殷纣,隐居在东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便说:‘何不去归依他啊!我听说西伯是善于养老的人。’他们两位是天下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去归依文王,就好比天下的父亲都归依了文王。天下做父亲的归依了文王,他们的儿子还会跑到哪儿去呢?诸侯中如有施行文王之政的,七年之内,必定能统治整个天下。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