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2021-07-21 14:47:02)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先跟大家讲一个根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管仲任齐国的国相三个月,他与齐桓公一起评论百官。管仲说:“升降揖让有礼,进退有节,言词刚柔有度,我不如隰(xí)朋。请封他为外交官。”齐桓公说:“可以。”

  管仲说:“开发荒地,建立城邑,使人口增加,粮食增产,这方面我不如宁戚。请封他为负责农业的大司田。”齐桓公说:“可以。”

  管仲说:“在战场上使战车不乱,战士不退,鼓声一响,而三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封他为掌管军事的大司马。”齐桓公说:“可以。”

  管仲说:“断案公平,不杀无辜之人,不放过有罪之人,这方面我不如宾胥(x)无。请封他为负责刑狱法律的大司理。”齐桓公说:“可以。”

  管仲说:“敢于冒犯君主,忠言进谏而不怕死,又不贪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封他为负责进谏的大谏。”

   齐桓公说:“可以。那么你说这五个人都比你强,那你还有什么用呢?”

  管仲看了看齐桓公,说:“这五个人,我一个也比不上,但是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来换我管仲,我都不予的。您要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您要是想成就霸王之业,仅靠这五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靠我管仲。”

  齐桓公听了,连连拍手说道:“说得好!说得好!您真是知人善任的国相啊!”

  汉高祖刘邦也曾谦虚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

  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而唐太宗最大的优势就是则能让二人尽其所长。
  
   无论是管仲,还是刘邦,或是唐太宗,他们的治国和用人原则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给人才最匹配的位置,为人才提供一个能充分让其挥发他才能的良好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道德经》 第二十七章就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老子认为,善于做各种事情的人,都是因为摸清了事务的基本规律,所以能事半功倍。圣人根据这个道理,善于待人接物,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筑大屋,就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大树。工师找到了大树,王就很高兴,认为他能够胜其任。如果木匠把木料砍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他不能胜其任。人要学好一门手艺是不容易的,比如某人从小学习一门手艺,长大了便想运用它,可是王却对他说:‘暂时放下你所学的,听从我的话吧!’那样行吗?假如这里有一块没雕琢过的璞玉,即使它非常值钱,也一定要请玉工来雕琢它。可是一到了治国理政,您却对下属说:‘暂时放下你所学的,听从我的话吧!’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雕琢玉石,又有何不同呢?”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