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2021-05-21 21:56:34)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在当时,几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色衣服来进见的人,您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齐桓公说:“好的。”


  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过几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选自《韩非子》)


 在中国古代,作为间色的紫色本来是卑贱之色,《释名·释采帛》里就说:“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偏偏喜欢紫色,这是违背礼的法则的,因为在那个时候,“朱”是正色,国君都不着正色,那谁还会去依礼而行?正如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除礼以外,儒家还重音乐的作用。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记·乐本篇》中就有:“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乐记》还清楚地点明了音乐和政治的关系:“是以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里也道:“《韶》响难追,郑声易启。” 郑卫之音是与高雅正乐相反的靡靡之音,很容易带偏人性,孔子极力反对这种音乐,《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就说:“放郑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 刘宝楠《正义》里道出了这其中的缘由:“《五经异义·鲁论》中说郑国之俗,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 故云郑声淫。” 

 

  音乐要听雅乐,雅乐可以正性。正如人体要存正气,人才能条和畅达一样。《黄帝内经》中就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话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即人体的正气强,人就不易被邪气所侵害,不容易得病,人体的正气弱,人就容易受到邪气侵害,容易得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人的健康来说,正气是起决定作用的,正气只要足够,就什么问题也没有!其实自我修养,以及社会治理,同样是这个道理。


  孔子说:“我憎恶紫色取代红色地位,憎恶郑国的乐曲淆乱典雅正统的乐曲,憎恶用伶牙俐齿颠覆国家的人。”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