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洞彻天津一中学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这一事件背后的本质

(2021-02-28 22:11:12)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天真作少年

天津一中学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这个事背后本质上体现的是整个教育生态的病入膏肓。

中国的教育从没有教给孩子“道德改变命运”,只一味的灌输“知识改变命运”,也就是在这种低起点的战略总原则下,中国的教育一代不如一代。

这个老师表面上以父母财富多少论学生的教养程度,实质上她是以一个社会自卑者的姿态去维护自己的虚面,因为如果按照财富多少来论人的话,她自己首先就是一个提不上面的人,一个体制内的老师即使是豁出老命一生能搞多少钱明白人掐指一算都算的出来。她把财富论人的棒子举得多高,代表的是她心虚程度有多高。

这个世上,傻子都明白她却不明白的一点是,一个人的品德高低跟其父母的财富值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相反,有时候还有着诸多不成正比的情况,不然的话,为什么城市的奇葩学生(教起来让人心累的是一类,还有那种生性恶劣,麻木不仁的又是一类)比农村要多得多?一个人缺少什么,又极想拥有,自然就喊什么,这个老师缺少金钱,又对金钱极渴望,自然就无比崇拜金钱,把金钱的作用能吹到天上去。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绝不是财富上的数字!用《大学》里的话说,真正的成功是“明明徳”,澄明自己的德性便是真正的成功,成全了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功。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一个人要想完全澄明其德性,其至少要在五个方面都能做到极致:一是正信,二是无私,三是悲悯,四是日新,五是从吾所好,止于至善。

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中国教育所能达到的顶点就是功利境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个个螺丝钉一样的器,就算成功。不信,你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学生顶多会说“找一个好工作”,“发财”,“赚钱”,实现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上的某个欲望,再或者就是要做一个什么家或是什么行业的某个具体雅称的,没有一个会说“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澄明自己的良知,反省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进而点亮自己,升华自己,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同时,顺带自觉觉人,正己化人,自立立人,达己达人,福泽天下”。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者,效也。然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按照那个功利为王的方向制定的,体制内的教师个体自然也就那点修养境界,思想格局,如何能让学生敬服?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有些学生二十年后遇到老师还会有打老师的冲动了。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庸》里讲的很清楚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白了,还是澄明自性,明明德。才,也只是附带品,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真有大德,自有大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