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出发装行李的时候,包裹都已经塞不下了,妈妈最后还把一把新鲜青蒜要放进去,看到我露出些许惊奇的神情,妈妈忙笑道:“这个又轻,不占地方的,到那边马上就可以佐菜吃,为什么不带呢!”我终究是被说服了。
返回到工作地,做饭吃的时候,家里油腻的吃多了,想吃些清淡的,就去楼下超市里买了一些青菜。然而,这青菜做出来后吃的实在无味,以前不觉得,大概是这些日子在家吃的青菜青菜味儿实在浓郁,而这外面的青菜吃起来就只能算是一种绿叶植物了,——这种植物不见阳光,不经雨露,就能在大棚里批量产出来,吃起来怎么能比得上家里菜园中种的?正在食而欲止的时候,我忽然瞥见了放在餐桌角落的那一把青蒜,于是赶紧将青蒜切好,用油一炸,把原先的菜回锅重炒一遍,这不,还没起锅,整个屋子里就早都清香四溢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部有关食品的纪录片,叫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它记录的是一只蛋从一个全自动化的工厂里面孵化成小鸡,接着长大被宰,最后到人们餐桌上的全过程。这个过程里面这些鸡的白天和黑夜全部都是由暖光灯控制,灯亮了对于它们来说就是白天,灯关了即进入黑夜,这些鸡从生出来到死自始至终无需走动,因为有定点投食,它们一生都没见过太阳,月亮就更不用说了,也没见过天和地,没见过虫子,更别说真正的稻谷和麦子了,“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这些诗词中的鸡的美好意象当然也跟它们无关,它们甚至算不得是真正的生灵,它们只是利益驱动下的扭曲物种,源自资本家的贪如饕餮,以及人类嗜欲的深无止境。
往实处说,城市终究不是归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