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上大学那会儿,当别人都放荡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时,他却依然在修身进德和深化才华上下硬功夫,有同学对此很不理解,说大好的青春不去受享,难道要老了再去叹一声“不堪回首”?男孩并没有将这些话放在心上,他在修身进德和深化才华中自有无与伦比的滋味,夏虫不可语于冰,他也不屑去跟这些生命进化太慢的人理论争辩。
他的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工作后的前两三年,那时候别人都在为了眼前的钱拼得头破血流,他却依然能沉潜下来做自己所热爱的,——还并不止一样,尽管没有多少收入,但他精神状态比谁都好,加上家人开明的教育观,——从不把孩子当投资品,以此,他在本性的归真路上越走越笃定从容。
十年以后,他功高福大,声名远扬,之前那些只在乎眼前工作的同学多活得苟延残喘,不是败给了一地鸡毛的婚姻,就是败给了柴米油盐的琐碎,变得满目苍夷,面目全非,而他俨然已经拥有了尽性挥发生命价值的最高自由度,展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创造力,即使说到物质上,他也是已经达到了财富找人而不是人找财富的境地。他德润身,附带品的财也只是用来发身,而别人还活在以身发财,用命换钱的地步。
几年前,他遇到她的时候,她说:“我们各自做真自己,然后在德才的高处相遇。”在寻找一个个新的自己的途中,他们虽距离遥远,但同样都不畏艰辛,勇于尝试,坚韧不改,遗世而独立,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他们一路上用热爱抵掉岁月漫长,彼此激励:“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婚礼上,他们对彼此也只有一句:“我想最好的爱是,我爱你,你是真实的,也是自由的。”
婚后一段沉潜期,女孩父母见男孩事业上没有什么起色,就露出了势利的眼光,常指桑骂槐,对那男孩充满怨气,女孩担心,男孩淡然道:“你放心,我心里很明亮,我娶的是你,我不会去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背着前行。”几年后,男孩厚积薄发,一鸣惊人,过节返乡到女孩家探亲时,女孩父母对他立马就端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态度,男孩依然很淡定,没有放在心上,女孩不解,问他:“遇到这样多变的岳丈和丈母娘你后悔吗?”“有什么好后悔的,人性的阴暗面人人都有,换做我是他们那样的修身水平,我也会跟他们一样,我唯一的不同就是我知道我这一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我是以至少百年以后的眼光看我今天所做的一切的,包括当初选择你也是一样,我从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想到了我们老了时还依然同气连根,心有灵犀的画面。”男孩说时,心明神畅一如女孩初见他时一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