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02-02 21:26:45)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天真作少年
    弟子问:到底什么是明心见性?
  先生曰:知道自己的欲望,是明心见性吗?不是。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是明心见性吗?不是。
  知道自己的念头和想法,并且能去恶迁善,是明心见性吗?不是。
  弟子再问:那究竟有什么样的表现才是明心见性了呢?
  先生曰:我们心场里或者脑中有三个心神,分别是左臣(识神首焱),右相(丹元),心君(道尊,真我)。见到这三个神明了,叫做明心见性。明的是左臣右相这两个心,见得是真我这个本性。谁要是敢说他明心见性了,那我就要考一考他了:照相记忆有了吗?大慧开了吗?能透视物体了吗?丹元穿得是紫色衣服还是蓝色衣服,身高是多少,声音是什么感觉,你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这些问题是一个人明心见性之后必然都能解答的。明明没有看见他们,你却说你明心见性了,你骗天骗地骗父母呢?
  所以,明心见性是一个极牛的逆向工程,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么容易。明心见性之前,必然有一个改恶迁善、改邪归正、元气增加、智慧萌发的过程。没有大慧,就见不到心中的三个神明。
  弟子又问:改恶迁善、改邪归正、元气增加、智慧萌发,澄明自己的真心,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先生曰:物无定则,知变是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弟子最后问道:《中庸·第三十二章》中说: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我怕至诚之后被人骗,被人害,容易把自己置于险境,怎么办?
 先生曰:自诚者无忧,自明者无惧,正如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所言——
  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虞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是谓“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子思所谓“至诚如神,可以前知”者也。然子思谓“如神”,谓“可以前知”,犹二而言之,是盖推言思诚者之功效,是犹为不能先觉者说也。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