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没有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平时他一枝独秀,傲视群雄,把第二名甩得老远,可这次有一匹黑马超常发挥,最后总分上比他多了三分,尽管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他还是略有失落。
这种时候,照例是父亲及时出现在他身边。孩子从小到大跟父亲亦师亦友,父子俩一直都是彼此尊重,互相学习,一道切磋,俩人从没有起过一丁点的矛盾。
“孩子,马上上大学了,这把古代,应该要举行一个成人礼的,今儿你就海涵下父亲的至简,我们仍像往常一样谈谈心就好。
宋代洪迈在《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中提到为人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今天我先恭喜你已得其一,——但是,就像从小我一直跟你强调的人生要有轻重一样,我不得不说这只是小局,小乐,或者说这只是战术上的东西,绝不能将其看高了。
孟子的人生三乐就可以说是人生战略上的东西了,——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而此时此刻,我还要进一步拓开来跟你说,人这一生最澄明的战略应是: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立业立言,福泽天下!
这是《大学》的古为今用。因为古代从学而优到成为圣人这个过程所能走的路很有限,多是做官,立功,而现在时代变了,通往终极光明大道的路远不止一条,你可以有很多方式去尽性绽放真的自己,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我们都该感恩。
但与此同时,我们依然要内心清明,无论历史的车轮滚到什么样的一个环境,无论时代再怎样突飞猛进,一个人来到这世上走一趟最有价值的大方向都是殊途同归,万法归一的,那就是我方才说的,——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立业立言,福泽天下!
换一句话说就是,——自觉觉人,自安安人,自立立人,自善善人,自新新人,自升升人,自达达人,自明明人。
往本质上讲,一个人一旦下足了修身为本,自我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超越的功夫,那他生命自带的超级能量的爆发即是自然的事,接着赋能给天下更多的人,造福八方,只是顺带的结果而已。
这是人生的立志,人生的战略,必须予以重视。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讲:‘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
至于战术上的走法,就可以灵活运用了,比如找到什么样的事业才是适合自己的土壤的这个过程,你就得自己去广泛尝试,精诚学习,慎思之,明辨之,审问之,笃行之,然后才有答案。但无论这中间的路如何曲折,你都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正所谓‘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再说到乐,人生有大乐,有小乐,也有自欺欺人的乐。
比如学生时代有人会因一两次考试分数,或是考学的好坏大喜大悲,又比如,长大后有的人又汲汲于‘利来利往’,悲喜变化无常,还有的人会因为虚荣,虚名,嗜欲的益损而阴晴不定......这些人有错吗?说实话,只要是用正当的付出方式去获取自己想要的正当东西,是没有错的。但这只是小局,里面的乐也是小乐,甚至就是自欺欺人的乐。如果这个人实在是源于不可抗力因素不得已落进去了,我们只能对其抱以悲悯;可如果是他自己不自重,自降其格,自堕其志就以为这就是人一生的真正价值所在,那就是他自作孽,没什么值得好多说的了!一个人不小心遭受苦难进去过,但他能在苦难中保持清醒,最后自己把自己从小局中救出来,这是明白人。然而更多的人,是误入这小局中后轻易即被一叶障目,以假为真,三分气在千般用,到最后把生命最精华的元气挥霍得所剩无几,人即麻木,渐渐也就习惯了,——一旦习惯,他就无心也无法体会到超越小局,进入到一个大局,甚至是超越大局之外的大乐,至乐,到那时,谁也难救他了,你向他说一切都犹如向‘蟪蛄’说‘春秋’,向‘蜉蝣’讲‘朝暮’。
再说一点,你自小就知道你生在我们家是极其幸福,极其自由的,我和你母亲从不在你身上有过任何投资回报式的私欲寄托,我们一家人,以德为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谁也不隶属于谁,也从不用辈分年龄去绑架和发威,一直都是深入互相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的,以此我们一家人每个人都能从容从自己的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尽性挥发自己的生命价值。你以后离开校园入了社会,千万不要有任何压力,杂念,我和你妈绝不会以‘父母’之名去向你索求什么,更不会以‘爱’之名去以己度人的刻意设计你。我和你母亲本身也不差,自身有光,活得很好,根本不需要你担心,你只管尽性做真你自己,志道依仁,从己所好的去自如挥发你自己,完成你自己,升华你自己。
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传习录》黄修易录的有一节吗?
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窃闻穷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肖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徒自苦耳。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先生曰:‘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其实只是无志。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为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因叹曰:“此学不明,不知此处耽搁了几多英雄汉!’
我怕你也入了这个局,以此提前就跟你把话说开。
......
最后,还是回归到人生的整体战略上来,你始终要记住‘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面是有主次,有先后的。今儿也不早了,我就以《传习录》黄修易录的另一节做结束,算送给你的成年礼礼物——
问‘志于道’一章。
先生曰:‘只“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数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付据矣;“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知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