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毕业不久的学生,在公司里做到了一个小领导的位置,学了一段时间的《论语》,不禁起了这样一个怀疑,问先生道:“《论语》好是好,只是工作事多,繁忙,感觉用处不大。”
先生道:“你不能把国学经典和生活割裂开了,真正的学问跟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脱离了具体的事去悬空讲学都是自欺欺人。你既然有工作要做,就从工作的事上用功,这才是真正的格物。
比如工作时,不可因为员工有小的过失,就起个嗔心;不可因为他阿谀奉承就生个喜心;不能因厌恶他的缺点,就喜欢找他的茬儿;也不能因自己的情绪起伏,就迁怒于人;不可因为自己繁忙,就对工作随意苟且......
员工当中,因为各方面的不同,感情上偶有爱憎程度的偏差也属于常情,但绝不能因为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也不能因为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那这就是学问着在事上了,算得上是知行合一的学问。
人平常工作中会有很多意念心思都是私意,是分外的私欲,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知道,一旦这种私意,私欲起了,必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因为自己心中的一毫偏倚很可能会造成事后让自己内疚的结果。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每天睡觉前,回顾这一天的言行,都能坦坦荡荡,内心安然。这便是格物、致知。《论语》等国学经典,本都是实学,生活化的。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事情而用功,肯定是踏入了迷途,没有抓住根本,这样的话,学了也等于没学。”
加载中,请稍候......